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两会奚国富:引导储能参与调峰调频 加大新能源消纳力度
日期:2019-03-14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wangke_jq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编者按: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是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消费侧清洁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实现充分消纳则是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保障。为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消纳力度,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侧清洁低碳转型,现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加快推进电力市场化进程;加强电力系统灵活调控能力建设;加快支撑新能源友好并网的关键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发。

“加强抽水蓄能电站和燃气电站的建设,积极推动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改造,引导火电企业、抽水蓄能电站、储能、用户可中断负荷等参与调峰调频,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完善需求侧响应机制,积极引导新能源汽车有序充放电、客户侧储能装置参与电网调节等措施,主动响应新能源出力变化。”

奚国富,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产业发展部主任

案 由:关于加大新能源消纳力度,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侧清洁低碳转型的提案

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是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消费侧清洁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实现充分消纳则是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保障。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新能源消纳问题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出明确要求。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制发的《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问题的目标。

截至2018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28亿千瓦,同比增长12%。其中,水电装机3.52亿千瓦、风电装机1.84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74亿千瓦,分别同比增长2.5%,12.4%,34%。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弃水电量约691亿千瓦时,全国平均水能利用率达到95%左右;弃风电量277亿千瓦时,全国平均弃风率7%,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弃光电量54.9亿千瓦时,全国平均弃光率3%,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虽然目前可再生能源整体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随着装机容量的扩大,仍有各种问题亟需解决:

一是新能源消纳市场机制不健全。目前,关于新能源消纳的全局性机制少,供需仍以省内平衡和就地消纳为主,尚未形成全社会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工作合力,缺乏促进新能源跨区跨省消纳的强有力政策支持,跨省间壁垒突出,跨区跨省调节电力供需难度大。

二是网源发展不协调,调峰能力不足。目前“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装机合计超过1.7亿千瓦,仅靠本地无法消纳。西部和“三北”地区新能源装机占比高,热电机组和自备电厂装机规模大,抽水蓄能、燃气等灵活调节电源比重低,调峰能力严重不足。同时输电通道的能力不足,造成新能源外送受限。

三是新能源消纳支撑体系不完备。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及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等关键技术和装备支撑不足,新能源并网相关技术标准不完善,对大规模推广应用造成影响。

为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消纳力度,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侧清洁低碳转型,现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加快推进电力市场化进程。一是建立全国电力市场的新能源消纳市场机制,支持新能源富集地区开展现货市场交易,并完善备用、调频等配套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二是加强国家跨省跨区调配和市场交易,充分挖掘跨省跨区输电通道送电能力,将送端地区解决“三弃”问题与受端地区压减煤炭消费相衔接,进一步扩大新能源跨省跨区中长期交易和发电权交易规模。

2.加强电力系统灵活调控能力建设。一是加强抽水蓄能电站和燃气电站的建设,积极推动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改造,引导火电企业、抽水蓄能电站、储能、用户可中断负荷等参与调峰调频,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二是完善需求侧响应机制,积极引导新能源汽车有序充放电、客户侧储能装置参与电网调节等措施,主动响应新能源出力变化。三是提高新能源建设与电网发展规划的衔接与统筹,提升网源协调能力,加大能源科技和信息通信技术融合,通过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

3.加快支撑新能源友好并网的关键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发。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加快新能源并网、电网安全稳定控制、储能、虚拟同步机、能源替代和转换、多能互补协调等关键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发,将新能源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二是在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研发扶持等方面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在新能源关键技术和装备领域提高创新能力。三是推动完善国家新能源并网等相关技术标准,提高各级电网友好并网的智能化水平,为新能源高比例运行、大规模外送提供技术保障。

1 (1)
原标题:两会奚国富:引导储能参与调峰调频 加大新能源消纳力度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