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整个欧洲,不管是欧盟委员会、各国政府还是欧洲汽车厂商、能源企业、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开始积极行动起来,不甘愿将动力电池,这一决定电动汽车未来的重要产业拱手相让。
对于欧洲人来说,警报已经拉响。
尽管大众、戴姆勒、沃尔沃等多家欧洲汽车制造商均推出了雄心勃勃的全面电动化目标,但涉及到电动汽车的核心——动力电池的配套方面,在欧洲车企的老家,它们已经被亚洲电池厂商包围。前有三星SDI、LG化学,后有SKI、宁德时代,还有很多其他中国动力电池厂商都制定了进军欧洲市场的计划。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欧洲人并不甘愿将动力电池,这一决定电动汽车未来的重要产业拱手相让。因此,在整个欧洲,不管是欧盟委员会、各国政府还是欧洲汽车厂商、能源企业、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开始积极行动起来。近日,欧盟委员会能源副主席马洛斯·舍普科维奇表示,欧盟委员会将与欧洲各国政府、汽车制造商以及银行等融资机构一起,在欧洲锂离子电池供应链领域投资超过1000亿欧元,让欧洲人自己为未来该地区的电动汽车提供动力。
■ 韩企先行中企积极扩张
无怪乎欧洲人为自己感到忧心,因为当前欧洲动力电池市场基本上是亚洲人的天下。韩国电池厂商最早看到了欧洲动力市场的广阔前景,该国三大电池巨头纷纷在欧洲建设工厂。2016年,三星SDI宣布投资3.58亿美元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北部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工厂,该工厂已于2018年二季度投产。同样是在2016年,LG化学宣布在波兰弗罗茨瓦夫建厂,该项目投资16.3亿美元。今年3月,LG化学表示正在考虑在欧洲建立第二座电池工厂。SKI在匈牙利的两家电池工厂也均在建设当中,总投资高达16.43亿美元。
虽然韩国电池厂商在欧洲市场抢占先机,但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电池厂商也飞速成长起来。2018年,宁德时代装机量达到23.5GWh,再次领先松下等,蝉联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冠军。由于国内竞争变得愈发激烈,中国电池厂商近来也开始积极扩张,他们在欧洲市场很可能会“后来居上”。
前不久,宁德时代获得来自沃尔沃集团的巨额订单,为其即将推出的SPA2平台以及CMA平台供应全平台电池模组。宁德时代的“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容。去年夏季,在中德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宁德时代首座海外工厂落子德国图林根州。当时规划的产能为到2022年达到14GWh,今年2月,宁德时代欧洲区总裁马蒂亚斯·岑特格拉夫透露,该工厂的产能将提升至100GWh。
今年5月,据德媒报道,中国锂电池企业孚能科技计划在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建立电池工厂,投资将超过6亿欧元。当地政府表示,孚能德国工厂将负责生产动力电池电芯及电池模块、电池包。据悉,该工厂将于2022年末完工,初始产能为6GWh,之后会逐年提升至10GWh,可配套6万~8万辆电动汽车。同样,去年10月正式脱离长城汽车独立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蜂巢能源,日前也宣布将在欧洲投资20亿欧元建设24GWh大型动力电池工厂、配套正极材料工厂和电池技术中心。
■ 欧洲希望积极追赶中国
可见,欧洲已经被亚洲电池厂商包围,尤其是中国电池厂商在欧洲的攻势十分明显。当前,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也在积极引领塑造汽车业未来的新技术发展。而作为传统汽车制造强国,为了未来继续在全球汽车业中占据领先优势,保障汽车电动化的未来,德国和法国也开始在动力电池领域发力,努力追赶中国。
数据显示,欧洲传统汽车制造业就业人数为1380万,占该地区总就业人数的6.1%。欧洲各国希望当地汽车制造商加快电动化的步伐,并积极培育本土动力电池产业链,以保障汽车业向电动化转型时的就业岗位。“我们正在讨论如何落实这一倡议。”舍普科维奇说,“我们不再认为这对于欧洲来说注定是一场失败的战役。”
之所以大力推进汽车电动化、培育本土动力电池产业,除了基于保障就业的现实需要,欧盟也面临着应对气候变化、履行《巴黎协定》的政治压力。欧盟的新车排放标准日趋严格,很多欧洲大城市都对柴油车下了禁令。此外,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的领先优势也让欧洲人大为触动。今年2月,法国总统马克龙曾表示:“作为法国总统,我不能眼看着我国电动汽车配装的电池全部来自亚洲厂商。就国家主权和战略安全而言,我认为从长远来看,我国工业和欧洲工业100%依赖其他人并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在电池方面,我们需要给欧洲敲响警钟。”为此,马克龙提出了“空客电池战略”,希望当地的动力电池企业像空客公司一样成为行业龙头。
当前,大众、戴姆勒、沃尔沃等欧洲车企都计划大幅提升旗下电动汽车的产能,未来3~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欧盟希望培育能为欧洲汽车制造商的电动汽车配套电池的大型本土电池供应商,从而无需从亚洲的主要电池制造中心进口。韩国有三星SDI、LG化学、SKI等电池巨头,日本有松下,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是中国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特斯拉也在美国建设了电池超级工厂。然而,截止到目前,欧洲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动力电池供应链。
■ 1000亿欧元+260家企业力推
为此,欧盟已经启动了来势汹汹的动力电池攻势。未来,欧洲动力电池生产商将努力与亚洲电池厂商争夺市场份额。当前,德国和法国正在出台具体措施,计划投资数十亿欧元用于本土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此外,德法两国还计划联合西班牙、瑞典和波兰等国,加大对欧洲动力电池产业的投资力度。
今年5月,欧洲投资银行初步批准了一项3.5亿欧元的贷款,以支持瑞典电池初创企业Northvolt募集资金后在瑞典建设欧洲动力电池工厂。前不久,Northvolt宣布完成10亿美元的融资,由大众集团和高盛商业银行部门领投,宝马集团、AMF、瑞典Folksam保险集团以及IMAS基金会参与投资。NorthVolt首席执行官彼得·卡尔森表示:“本土客户的需求如此之强,我们需要加快步伐了。兴建欧洲首座超级电池工厂标志着我们迈出了一大步,这将大幅减少欧洲人对于化石燃料的依赖。”
2017年10月,欧盟宣布启动电池产业联盟,大众、宝马、戴姆勒、雷诺、西门子、巴斯夫、索尔维、Northvolt等厂商纷纷加入。按照舍普科维奇的说法,欧洲委员会当前已经召集了260家企业,共同推进欧洲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
此外,欧洲投资银行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正在合作开发一个原材料投资项目,这将保障动力电池所需要的稀土金属供应。舍普科维奇表示,这一项目有望于今年年底正式启动。前不久,欧盟委员会宣布,与欧洲投资银行和突破性能源风险投资公司联合成立欧洲突破性能源投资基金。根据欧盟委员会官网发布的信息,该项基金总额1亿欧元,主要将帮助欧洲公司开发创新,并为市场带来全新的清洁能源技术。据悉,该资金也支持对动力电池的研发,欧盟希望以此加快推进能源转型。
彭博社新能源储能分析师詹姆斯·弗里斯对此表示:“一两年前,大家都认为欧洲入局太晚了。但随着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欧洲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弗里斯预测,到2025年,欧洲动力电池出货量占全球的比例将达到11%,当前为4%。这意味着欧洲将会夺走中国的一部分市场份额,并对美国形成直接的挑战。欧盟委员会预计,到2025年,全球电池市场的总规模有可能会达到2500亿欧元;届时将会有至少1000亿欧元的电池产品来自欧洲的电池工厂或供应链。
■ 危机感深重德国成“急先锋”
据悉,欧洲委员会以及各国政府划拨的电池基金不会提供给单一一家企业,而将会提供给多个企业之间形成的电池联盟。此外,该笔基金还将会为配件或原材料供应商,例如西门子、优美科、索尔维和Manz等提供资助。
在培育欧洲本土动力电池产业的联合行动中,德国可谓是“急先锋”,因为德国不仅是传统汽车工业强国,而且它也害怕再次重蹈其在光伏产业的覆辙。本世纪初,在中国光伏企业崛起之前,德国曾是最大的光伏发电生产国,但在过去10年,德国光伏企业被中国企业迅速超越,几乎全军覆没。
德国经济和能源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认为,培育本土动力电池产业事关该国与汽车制造业直接相关的80万个工作岗位。阿尔特迈尔表示,动力电池占电动汽车总价值的1/3;如果欧洲人不自己生产动力电池,那么就会有更多工作岗位流入亚洲。“欧洲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非常巨大。”阿尔特迈尔近日在接受德国ARD电视台采访时说,“我们有自信在德国乃至欧洲生产世界上最好的动力电池。”
尽管大众、戴姆勒、沃尔沃等多家欧洲汽车制造商均推出了雄心勃勃的全面电动化目标,但涉及到电动汽车的核心——动力电池的配套方面,在欧洲车企的老家,它们已经被亚洲电池厂商包围。前有三星SDI、LG化学,后有SKI、宁德时代,还有很多其他中国动力电池厂商都制定了进军欧洲市场的计划。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欧洲人并不甘愿将动力电池,这一决定电动汽车未来的重要产业拱手相让。因此,在整个欧洲,不管是欧盟委员会、各国政府还是欧洲汽车厂商、能源企业、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开始积极行动起来。近日,欧盟委员会能源副主席马洛斯·舍普科维奇表示,欧盟委员会将与欧洲各国政府、汽车制造商以及银行等融资机构一起,在欧洲锂离子电池供应链领域投资超过1000亿欧元,让欧洲人自己为未来该地区的电动汽车提供动力。
■ 韩企先行中企积极扩张
无怪乎欧洲人为自己感到忧心,因为当前欧洲动力电池市场基本上是亚洲人的天下。韩国电池厂商最早看到了欧洲动力市场的广阔前景,该国三大电池巨头纷纷在欧洲建设工厂。2016年,三星SDI宣布投资3.58亿美元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北部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工厂,该工厂已于2018年二季度投产。同样是在2016年,LG化学宣布在波兰弗罗茨瓦夫建厂,该项目投资16.3亿美元。今年3月,LG化学表示正在考虑在欧洲建立第二座电池工厂。SKI在匈牙利的两家电池工厂也均在建设当中,总投资高达16.43亿美元。
虽然韩国电池厂商在欧洲市场抢占先机,但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电池厂商也飞速成长起来。2018年,宁德时代装机量达到23.5GWh,再次领先松下等,蝉联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冠军。由于国内竞争变得愈发激烈,中国电池厂商近来也开始积极扩张,他们在欧洲市场很可能会“后来居上”。
前不久,宁德时代获得来自沃尔沃集团的巨额订单,为其即将推出的SPA2平台以及CMA平台供应全平台电池模组。宁德时代的“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容。去年夏季,在中德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宁德时代首座海外工厂落子德国图林根州。当时规划的产能为到2022年达到14GWh,今年2月,宁德时代欧洲区总裁马蒂亚斯·岑特格拉夫透露,该工厂的产能将提升至100GWh。
今年5月,据德媒报道,中国锂电池企业孚能科技计划在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建立电池工厂,投资将超过6亿欧元。当地政府表示,孚能德国工厂将负责生产动力电池电芯及电池模块、电池包。据悉,该工厂将于2022年末完工,初始产能为6GWh,之后会逐年提升至10GWh,可配套6万~8万辆电动汽车。同样,去年10月正式脱离长城汽车独立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蜂巢能源,日前也宣布将在欧洲投资20亿欧元建设24GWh大型动力电池工厂、配套正极材料工厂和电池技术中心。
■ 欧洲希望积极追赶中国
可见,欧洲已经被亚洲电池厂商包围,尤其是中国电池厂商在欧洲的攻势十分明显。当前,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也在积极引领塑造汽车业未来的新技术发展。而作为传统汽车制造强国,为了未来继续在全球汽车业中占据领先优势,保障汽车电动化的未来,德国和法国也开始在动力电池领域发力,努力追赶中国。
数据显示,欧洲传统汽车制造业就业人数为1380万,占该地区总就业人数的6.1%。欧洲各国希望当地汽车制造商加快电动化的步伐,并积极培育本土动力电池产业链,以保障汽车业向电动化转型时的就业岗位。“我们正在讨论如何落实这一倡议。”舍普科维奇说,“我们不再认为这对于欧洲来说注定是一场失败的战役。”
之所以大力推进汽车电动化、培育本土动力电池产业,除了基于保障就业的现实需要,欧盟也面临着应对气候变化、履行《巴黎协定》的政治压力。欧盟的新车排放标准日趋严格,很多欧洲大城市都对柴油车下了禁令。此外,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的领先优势也让欧洲人大为触动。今年2月,法国总统马克龙曾表示:“作为法国总统,我不能眼看着我国电动汽车配装的电池全部来自亚洲厂商。就国家主权和战略安全而言,我认为从长远来看,我国工业和欧洲工业100%依赖其他人并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在电池方面,我们需要给欧洲敲响警钟。”为此,马克龙提出了“空客电池战略”,希望当地的动力电池企业像空客公司一样成为行业龙头。
当前,大众、戴姆勒、沃尔沃等欧洲车企都计划大幅提升旗下电动汽车的产能,未来3~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欧盟希望培育能为欧洲汽车制造商的电动汽车配套电池的大型本土电池供应商,从而无需从亚洲的主要电池制造中心进口。韩国有三星SDI、LG化学、SKI等电池巨头,日本有松下,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是中国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特斯拉也在美国建设了电池超级工厂。然而,截止到目前,欧洲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动力电池供应链。
■ 1000亿欧元+260家企业力推
为此,欧盟已经启动了来势汹汹的动力电池攻势。未来,欧洲动力电池生产商将努力与亚洲电池厂商争夺市场份额。当前,德国和法国正在出台具体措施,计划投资数十亿欧元用于本土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此外,德法两国还计划联合西班牙、瑞典和波兰等国,加大对欧洲动力电池产业的投资力度。
今年5月,欧洲投资银行初步批准了一项3.5亿欧元的贷款,以支持瑞典电池初创企业Northvolt募集资金后在瑞典建设欧洲动力电池工厂。前不久,Northvolt宣布完成10亿美元的融资,由大众集团和高盛商业银行部门领投,宝马集团、AMF、瑞典Folksam保险集团以及IMAS基金会参与投资。NorthVolt首席执行官彼得·卡尔森表示:“本土客户的需求如此之强,我们需要加快步伐了。兴建欧洲首座超级电池工厂标志着我们迈出了一大步,这将大幅减少欧洲人对于化石燃料的依赖。”
2017年10月,欧盟宣布启动电池产业联盟,大众、宝马、戴姆勒、雷诺、西门子、巴斯夫、索尔维、Northvolt等厂商纷纷加入。按照舍普科维奇的说法,欧洲委员会当前已经召集了260家企业,共同推进欧洲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
此外,欧洲投资银行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正在合作开发一个原材料投资项目,这将保障动力电池所需要的稀土金属供应。舍普科维奇表示,这一项目有望于今年年底正式启动。前不久,欧盟委员会宣布,与欧洲投资银行和突破性能源风险投资公司联合成立欧洲突破性能源投资基金。根据欧盟委员会官网发布的信息,该项基金总额1亿欧元,主要将帮助欧洲公司开发创新,并为市场带来全新的清洁能源技术。据悉,该资金也支持对动力电池的研发,欧盟希望以此加快推进能源转型。
彭博社新能源储能分析师詹姆斯·弗里斯对此表示:“一两年前,大家都认为欧洲入局太晚了。但随着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欧洲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弗里斯预测,到2025年,欧洲动力电池出货量占全球的比例将达到11%,当前为4%。这意味着欧洲将会夺走中国的一部分市场份额,并对美国形成直接的挑战。欧盟委员会预计,到2025年,全球电池市场的总规模有可能会达到2500亿欧元;届时将会有至少1000亿欧元的电池产品来自欧洲的电池工厂或供应链。
■ 危机感深重德国成“急先锋”
据悉,欧洲委员会以及各国政府划拨的电池基金不会提供给单一一家企业,而将会提供给多个企业之间形成的电池联盟。此外,该笔基金还将会为配件或原材料供应商,例如西门子、优美科、索尔维和Manz等提供资助。
在培育欧洲本土动力电池产业的联合行动中,德国可谓是“急先锋”,因为德国不仅是传统汽车工业强国,而且它也害怕再次重蹈其在光伏产业的覆辙。本世纪初,在中国光伏企业崛起之前,德国曾是最大的光伏发电生产国,但在过去10年,德国光伏企业被中国企业迅速超越,几乎全军覆没。
德国经济和能源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认为,培育本土动力电池产业事关该国与汽车制造业直接相关的80万个工作岗位。阿尔特迈尔表示,动力电池占电动汽车总价值的1/3;如果欧洲人不自己生产动力电池,那么就会有更多工作岗位流入亚洲。“欧洲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非常巨大。”阿尔特迈尔近日在接受德国ARD电视台采访时说,“我们有自信在德国乃至欧洲生产世界上最好的动力电池。”
原标题:欧洲推动力电池动真格了 1000亿欧元+260家企业力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