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涞源县城西北方向,金家井乡十八盘村的村民正远眺着山上的光伏电站,掰着手、算着收入。下一批光伏并网分红即将发放,为贫困群众增加了一份稳定的“阳光收入”。
从光伏发电到荒山生“金”
曾经“栽树不结果、种地不打粮”的荒坡,现在成了十八盘村贫困户张玉奎每天都会远远眺望的地方。“风不扶我,雨不扶我,产业扶我;地下没有,地上没有,阳光里有。”一副对联,写出村民对光伏项目的期望。
张玉奎今年60多岁,与80多岁的老父亲一起生活。年初刚做了股骨头手术,让卧床5年的他能够下地活动了。“感谢党,感谢政府!要没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哪能看病这么方便,大病保险又给报销了一定比例。”说起山坡上的那些“蓝板板”,张玉奎掰着手指数着说,每个月给我父亲300元、发给我40元,一年加起来就是大致4000元。
如今的兴奋,在当初也存在不理解。“我没有出一分钱,这发电机器建好了算谁的?”“发电多少怎么查,离着村里这么远?”“蓝板板晒太阳就能挣钱?”这些想法最初在村民间很普遍。
万事开头难,做不做的了,群众说了算。贺炎说,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项目组的同事通过入户摸底调查,普及光伏扶贫政策;广泛征求贫困户意见,帮助算好经济账。为了科学选址,给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留下发展空间,工作人员翻越了200多座山头,选择适宜的荒坡修建电站,有的人一个多月下来穿坏了两双鞋。
“2018年,新建村级光伏扶贫电站21个,总装机容量42.3兆瓦,覆盖全县贫困村106个、贫困群众7200余户、贫困人口1.5万余人。”贺炎介绍,目前21个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并网发电,保证了所覆盖的贫困户每年稳定增收3200元以上,为全县脱贫出列创造了条件。
涞源县发改局局长徐永飞表示,光伏扶贫对于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帮扶作用很明显。并网发电后产生的资金通过电力部门,款项转移城投公司对接县财政账户,并制定了专门的光伏扶贫管理办法。
“通过全县统筹,我们将光伏扶贫产业的收入,对贫困村的贫困人口、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村集体收入进行贴补,同时还要顾及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徐永飞认为,光伏产业经济价值周期长,对产业稳健扶贫的意义大。
原标题:从光伏发电到荒山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