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国网江苏电力立足综合能源服务新业态,率先构建能效评价体系,跨行业密织产业生态圈,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擘画高效用能新图景。
想象这样一幕场景:每栋写字楼、每座商场、每个企业客户都拥有一位“能源管家”,它不仅对建筑里的用能设备了如指掌,还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经济的能源,比如解决“用传统中央空调制冷省钱还是用地源热泵制冷省钱”这样的问题。“随着综合能源服务不断推进,这种场景不久就能实现。”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勇说。
挖掘地方痛点
服务区域发展
在江苏一家年产布坯量超8000万米的服装厂,用电成本居高不下是制约企业转型升级的“老大难”问题。国网江苏电力调查研究后发现,病灶就出在清洁能源及余能利用不足,能源传输损耗率高上。通过优化用能方案,该厂单位产值能耗降低12.2%,每年节约用电成本406万元。
这是近年来国网江苏电力探索综合能源服务的典型案例之一。
近年来,伴随清洁能源、分布式发电、智能电网、储能技术等的快速发展,传统不同能源品种单独规划、单独设计、单独运行的模式越来越跟不上发展步伐。利用综合能源服务,实现“电热冷气水”多能源品种之间“源网荷储用”多供应环节有效协同正成为推动我国能源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
“江苏能源需求量大,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利用综合能源服务将有助于提高社会综合能效、降低用能成本。”国网江苏电力董事长、党委书记尹积军说。
近年来,国网江苏电力根据上级要求和自身优势特点,按照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特点,分步骤、分片区探索个性化综合能源服务模式。
苏州同里镇是旅游胜地,对绿色节能技术的需求较高。2018年10月,由国家电网打造的江苏同里未来能源自由交换示范区建成投运,它涵盖能源供应、能源配置、能源消费、能源服务四大类共15项国际领先的创新示范项目,不仅能实时监测光伏等能源生产设备的运转状况,更能根据用能情况高效调度压缩空气等储能设备等进行能源的存储与消纳,不仅确保能源的平稳供给,更大幅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
目前,国网江苏电力已在江苏省内成立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及13个属地分公司,更好的服务当地客户。
一个个渗透至基层一线的服务节点如同一片片创新策源地,在探索技术应用的同时,推动业务创新。
“标准化+平台化”
打造企业专属方案
江苏铸鸿锻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钢铁企业,能源需求量大,迫切希望增加针对性的能效提升设施。国网江苏综合能源服务公司探索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出资建设能源供应系统和新能源发电项目,不仅帮助铸鸿锻造减轻了建设成本,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由此产生的收益也为两家企业提供了盈利空间。
作为经济大省,江苏拥有面广量大的企业集群。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对能源的需求又大相径庭。为了求得综合能源服务的最大公约数,近年来,国网江苏电力瞄准省内重点企业,以标准体系建设挖掘企业用能痛点,以平台化运营推动不同市场主体间的优势互补,不断丰富综合能源服务内涵。
国网江苏电力在国内率先构建综合能效评价体系。它不同于过去针对单个设备或系统的能耗评价,贯穿能源生产、输送、消费、存储全过程,综合考虑电、气、冷、热多能互补梯次利用,从而以大视野发掘企业降低能耗的关键节点,推动不同供用能系统进行整体协调、配合和优化。
“建立社会综合能效评价体系不仅是衡量企业能耗水平的一把尺子,是指导国网江苏电力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的一个标杆,也是地方政府决策参考的一大依据,有助于理顺能源市场价格关系,助力优化能源配置,降低社会能耗。”尹积军说。
目前,国网江苏电力推出的这一评价体系已经获得地方政府的认可。国网江苏电力与江苏省工信厅联合开展社会综合能效评价体系研究,旨在为社会各界综合用能提供效率最优化的解决方案。
为了将分散在各环节、各区域的服务力量握指成拳,国网江苏电力还积极建设综合能源服务平台,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能源互联网高端业态。
国网江苏电力打造的“江苏能源云网平台”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深挖数据价值,发掘综合能源服务市场潜力,促进信息交互、供需对接和要素重组。
其中,用能用户可运用平台获取专属能效报告等服务,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自身用能系统状态和改进意见。服务商可挖掘用户需求,针对性地提供自身产品和服务,提升市场规模效应。专家学者可在此发布观点,获取思路,促进线上知识分享与交流互鉴。
夏勇说,“江苏能源云网平台”为用能用户、服务商和专家量身打造了专属的“能效监控室”“能源服务商铺”和“专家工作室”。经过后期运营,平台撮合与服务能力会进一步提升,成为“产学研”深化融合的重要渠道,有助于增强用户参与度和满意度,高黏性的综合能源服务生态会在这个平台上持续生成。
定标准、搭平台,推动国网江苏电力从电力网向能源互联网,从单一电能服务向综合能源服务,从“电力平衡”用能模式向“电量平衡”模式转型。2019年前7个月,国网江苏电力综合能源服务业务营收同比增长93.28%,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打造创新生态
形成发展合力
江苏某工业园区内拥有80余家企业,分属印染纺织成衣、橡胶轮胎、装配等领域。园区内部能源种类丰富,具有热电厂、光伏电站等。为了让这些身处不同行业的企业获得最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能源供给,国网江苏电力利用自身先进运营经验,建立需求侧管理运行优化等系列模型,并提供能效提升的具体优化策略,帮助园区热电联产投入产出比提升5%,储能投入产出比提升4%。
“不要小看了这些数据,这还只是简单的能源供应系统策略优化产生的效果,如果能让园区各个企业能源消费形成合力,园区整体能耗还可以大幅下降。”夏勇说。
作为经济大省和用能大省,释放每度电的最大功效,是江苏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2017年、2018年,江苏全省单位GDP能耗较上一年分别下降5.54%、6.18%,但仍有进一步下探空间。
为了推动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国网江苏电力正加紧打造“江苏综合能源服务产业联盟”,意在集聚能源企业、电力大客户、能源服务商、设备制造商、信息通信以及科研机构等主体,促进企业与政府沟通,共同探索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的有效应用。
国网江苏电力还不断丰富江苏云网平台功能,推出联盟频道、产业资讯、云网商城等入口,促进联盟内企业交流合作。
“综合能源服务和综合能效评价是我国公共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涉及多行业、多业务,也需要依靠能源、‘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创新推动,不是单单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产业所能覆盖的。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能够参与到江苏综合能源服务产业联盟和江苏综合能源服务平台中来,实现资本、技术、渠道、人力等多维度资源整合,共同推动综合能源服务市场的全面发展。”尹积军说。
挖掘地方痛点
服务区域发展
在江苏一家年产布坯量超8000万米的服装厂,用电成本居高不下是制约企业转型升级的“老大难”问题。国网江苏电力调查研究后发现,病灶就出在清洁能源及余能利用不足,能源传输损耗率高上。通过优化用能方案,该厂单位产值能耗降低12.2%,每年节约用电成本406万元。
这是近年来国网江苏电力探索综合能源服务的典型案例之一。
近年来,伴随清洁能源、分布式发电、智能电网、储能技术等的快速发展,传统不同能源品种单独规划、单独设计、单独运行的模式越来越跟不上发展步伐。利用综合能源服务,实现“电热冷气水”多能源品种之间“源网荷储用”多供应环节有效协同正成为推动我国能源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
“江苏能源需求量大,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利用综合能源服务将有助于提高社会综合能效、降低用能成本。”国网江苏电力董事长、党委书记尹积军说。
近年来,国网江苏电力根据上级要求和自身优势特点,按照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特点,分步骤、分片区探索个性化综合能源服务模式。
苏州同里镇是旅游胜地,对绿色节能技术的需求较高。2018年10月,由国家电网打造的江苏同里未来能源自由交换示范区建成投运,它涵盖能源供应、能源配置、能源消费、能源服务四大类共15项国际领先的创新示范项目,不仅能实时监测光伏等能源生产设备的运转状况,更能根据用能情况高效调度压缩空气等储能设备等进行能源的存储与消纳,不仅确保能源的平稳供给,更大幅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
目前,国网江苏电力已在江苏省内成立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及13个属地分公司,更好的服务当地客户。
一个个渗透至基层一线的服务节点如同一片片创新策源地,在探索技术应用的同时,推动业务创新。
“标准化+平台化”
打造企业专属方案
江苏铸鸿锻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钢铁企业,能源需求量大,迫切希望增加针对性的能效提升设施。国网江苏综合能源服务公司探索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出资建设能源供应系统和新能源发电项目,不仅帮助铸鸿锻造减轻了建设成本,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由此产生的收益也为两家企业提供了盈利空间。
作为经济大省,江苏拥有面广量大的企业集群。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对能源的需求又大相径庭。为了求得综合能源服务的最大公约数,近年来,国网江苏电力瞄准省内重点企业,以标准体系建设挖掘企业用能痛点,以平台化运营推动不同市场主体间的优势互补,不断丰富综合能源服务内涵。
国网江苏电力在国内率先构建综合能效评价体系。它不同于过去针对单个设备或系统的能耗评价,贯穿能源生产、输送、消费、存储全过程,综合考虑电、气、冷、热多能互补梯次利用,从而以大视野发掘企业降低能耗的关键节点,推动不同供用能系统进行整体协调、配合和优化。
“建立社会综合能效评价体系不仅是衡量企业能耗水平的一把尺子,是指导国网江苏电力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的一个标杆,也是地方政府决策参考的一大依据,有助于理顺能源市场价格关系,助力优化能源配置,降低社会能耗。”尹积军说。
目前,国网江苏电力推出的这一评价体系已经获得地方政府的认可。国网江苏电力与江苏省工信厅联合开展社会综合能效评价体系研究,旨在为社会各界综合用能提供效率最优化的解决方案。
为了将分散在各环节、各区域的服务力量握指成拳,国网江苏电力还积极建设综合能源服务平台,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能源互联网高端业态。
国网江苏电力打造的“江苏能源云网平台”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深挖数据价值,发掘综合能源服务市场潜力,促进信息交互、供需对接和要素重组。
其中,用能用户可运用平台获取专属能效报告等服务,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自身用能系统状态和改进意见。服务商可挖掘用户需求,针对性地提供自身产品和服务,提升市场规模效应。专家学者可在此发布观点,获取思路,促进线上知识分享与交流互鉴。
夏勇说,“江苏能源云网平台”为用能用户、服务商和专家量身打造了专属的“能效监控室”“能源服务商铺”和“专家工作室”。经过后期运营,平台撮合与服务能力会进一步提升,成为“产学研”深化融合的重要渠道,有助于增强用户参与度和满意度,高黏性的综合能源服务生态会在这个平台上持续生成。
定标准、搭平台,推动国网江苏电力从电力网向能源互联网,从单一电能服务向综合能源服务,从“电力平衡”用能模式向“电量平衡”模式转型。2019年前7个月,国网江苏电力综合能源服务业务营收同比增长93.28%,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打造创新生态
形成发展合力
江苏某工业园区内拥有80余家企业,分属印染纺织成衣、橡胶轮胎、装配等领域。园区内部能源种类丰富,具有热电厂、光伏电站等。为了让这些身处不同行业的企业获得最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能源供给,国网江苏电力利用自身先进运营经验,建立需求侧管理运行优化等系列模型,并提供能效提升的具体优化策略,帮助园区热电联产投入产出比提升5%,储能投入产出比提升4%。
“不要小看了这些数据,这还只是简单的能源供应系统策略优化产生的效果,如果能让园区各个企业能源消费形成合力,园区整体能耗还可以大幅下降。”夏勇说。
作为经济大省和用能大省,释放每度电的最大功效,是江苏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2017年、2018年,江苏全省单位GDP能耗较上一年分别下降5.54%、6.18%,但仍有进一步下探空间。
为了推动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国网江苏电力正加紧打造“江苏综合能源服务产业联盟”,意在集聚能源企业、电力大客户、能源服务商、设备制造商、信息通信以及科研机构等主体,促进企业与政府沟通,共同探索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的有效应用。
国网江苏电力还不断丰富江苏云网平台功能,推出联盟频道、产业资讯、云网商城等入口,促进联盟内企业交流合作。
“综合能源服务和综合能效评价是我国公共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涉及多行业、多业务,也需要依靠能源、‘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创新推动,不是单单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产业所能覆盖的。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能够参与到江苏综合能源服务产业联盟和江苏综合能源服务平台中来,实现资本、技术、渠道、人力等多维度资源整合,共同推动综合能源服务市场的全面发展。”尹积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