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硅片之争”是今年全行业瞩目的另一热点。到8月份之前,记者对于太阳能硅片的认识还是了了,甚至有些局限的认为,当电池技术无法获得理想突破的时候,硅片尺寸的扩大是行业通行的最低成本创新,毕竟从80年代100mm到现在主流的158.75mm硅片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这种认识多么粗暴,至少在很多方面可以说完全不准确。
坦白讲,在210硅片出现前,可能行业里的大多数从业者跟记者一样不在意166这个新出现的硅片尺寸。准备此文之前,记者专门去了解了下166硅片,发现最早在行业里提出可以发展更大尺寸到166mm硅片的其实是阿特斯,之后在协鑫、隆基等各家龙头的宣传中就经常能发现166的踪迹,直到2019年SNEC隆基正式推出166mm尺寸的Hi-MO4以及稍后推出的更高附加值的Hi-MOx,166才作为一个可以量产考量的硅片尺寸进入行业视野。
然而,至此仍然没有人会想到它会成为今年甚至之后几年内最大爆点。直到7月底,行业里突然流传出一则消息:中环近期将推出一款革命性的创新新品,后来我们都知道这就是210mm尺寸的夸父硅片。
虽然都是旨在进一步提高硅片利用率的超越行业现行标准的超大尺寸硅片,产业上下游对210硅片和166硅片的态度和接受度却很有些不同。中环发布会当天,几乎每个光伏微信群都在讨论一个事情:产业链上下游要怎样配套210硅片?
熟悉拉晶流程的人都知道,目前行业通用的管式炉出产的硅棒直径是223mm,也就是说经过设备升级和调试166硅片已经是现有管式炉的极致,而新出来的210硅片直径已经差不多300mm,现有设备的小修小改已经不能满足210硅片的要求。从拉晶开始包括切片、电池、组件封装、支架甚至最后的项目设计……整个产业链全部都要重来。
所以,是小投入小升级短时间快速进入生产的166,还是大投入设备新购置需要全新产线的210,就成为了现下产业链所有人都面临的选择。
光伏学者上海交大教授沈文忠曾在不同场合提醒过行业,硅片尺寸之争是“生死之争”,记者私下解读这个论断为“当时代抛弃某一尺寸硅片的时候,站错队的一方将为此付出代价”,而在这个行业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大家都清楚。
但是,记者并不认为,沈文忠教授的这个论断是针对166硅片和210硅片的,从更高的层次来看,166硅片和210硅片都是区别于一般的小尺寸硅片的“超大硅片”,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沈文忠教授其实就在提醒大家做一件事,无论是166还是210,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先选“大尺寸硅片”持方战队,而不是死守现有的标准硅片到底。
光伏行业硅片尺寸发展路线
沈文忠教授的这个观点,其实已经被有准备的产业龙头践行。自2012年出现就一直占据主流的M0硅片(即6寸的156mm*156mm产品)在2018年就开始有节制退出市场,近日PV Tech报道,最新版《国际光伏技术线路图》(ITRPV)断言至2019年年底,此规格将几乎完全消失;同时记者也于近期接到消息称,阿特斯已经开始清仓156.75尺寸的硅片,所有产品将全部转向158.75、166和210尺寸的产品。据记者统计,行业龙头里还有156.75产品的除了上面提到的阿特斯也只有韩华Q CELLS和东方日升两家,其余的起板都是158.75产品(现行的标准尺寸)了。不事先布局,被标准尺寸抛弃后,就只会有一个结局。
各主流组件公司硅片尺寸类型
大尺寸硅片是大势所趋。2018年以来,行业开始尝试在组件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加大硅片的面积以提效受阻后,开始突破组件面积追求更高功率的历程,经历了156.75、157.0、157.3、157.5、157.75、158.0、158.75、161.7、166(mm)等不同尺寸,在不添加其他电池技术的前提下,把单晶PERC组件功率提升到425W,收获也是极为明显的。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也不断提醒大家,硅片尺寸不是没有限制的,想多大就多大,在目前设备没有升级的前提下,只能容纳M4(即161.7mm)硅片。
至此,记者可以猜测,按照性价比最大化原则,目前除中环、协鑫等少数几家企业之外,大多数企业会选择在原有设备上升级的166尺寸,以随时替代现行的158.75产品成为新的主流产品。而210尺寸,除非新置产线或者166尺寸出现重大错漏,则很难直接取代166直接成为主流。但是,更大尺寸总归是趋势,210硅片在配套成熟的前提下相较166硅片有更明显的成本优势,所以未来取代166尺寸亦可期。
很久之前,就有行业资深人士提醒记者:光伏是一个讲后发优势的产业,后来者总是拥有更多的技术和成本优势。所以,从这个角度看,166还是210,其实也不是问题。
原标题:大硅片之争:166还是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