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汉能太阳能拟改名 央视首播其全产业广告片
汉能太阳能公布,建议将公司英文名称名称由“Hanergy Solar Group Limited”更改为“Hanergy Thin Film Power Group Limited”,及将公司中文名称由“汉能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更改为“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公司认为,凭藉新公司名称加入“薄膜发电”的字眼,将能更好反映公司专注的薄膜技术,全面体现公司目前及未来的业务发展。
7月2日,汉能控股集团携其首部全产业及薄膜发电系列广告片陆续亮相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该系列广告片以“汉能大了,雾霾就少了”为主题,通过极富未来感的表现手法和震撼的画面语言向公众展示汉能引领全球的薄膜发电技术及其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展现汉能强大的企业实力,和致力于“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长期承诺。
记者视点:除开英利赞助世界杯之外,
光伏行业中再没有企业登陆荧屏做广告。何种原因让汉能有底气喊出“汉能大了,雾霾就少了”这句气势恢宏的广告语,并在央视、凤凰卫视进行广告投放?只是刷“存在感”的节奏吗?
NO.6 能源局发出两份光伏《征求意见稿》
国家能源局提出《关于加强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及《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
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并就这两份文件向各省市能源发改委相关部门以及部分企业征求意见。两份文件分别对集中式电站和光伏电站有针对的提出了一些进一步完善意见,引导国内光伏电站市场进入良性发展期。
1、集中式电站加强规划和管理,提高大型光伏电站利用效率。建立和完善光伏电站规划滚动调整机制,大型光伏电站基地(结合特高压输电、多种能源可调节储备),年度计划配套电网规划,项目配置加强竞争,电网接入和并网服务控制,电站建设和运行质量管理(产品库,建设标准体系),并重视监测和统计,并网运行和调节,对限电区域增改,社会公开。
2、分布式电站在《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根据国内市场的特点扩大分布式光伏电站应用,促进屋顶落实、项目融资、电网接入、备案管理和电力交易上进一步落实和保证性政策,促进分布式电站的装机增长,引导光伏电站市场进入良性增长期。
NO.7 英利亏损赞助世界杯 又因欠债违约被告
7月10日,世界杯半决赛。而本届世界杯耀眼的中国赞助商—英利绿色能源(YGE)在此时却受到德国切割液巨头SiCProcessing公司破产管理人Seagon的起诉,已有一家德国法院接受这一诉讼,涉嫌金额总计2300万欧元。
与此同时,英利绿色能源自身的财务压力也逐渐显现,目前英利每个月需要偿还的利息就达到4100万美元,而英利从2011年第一季度开始就持续亏损,2013年更曾试图通过开发商业地产缓解资金压力。
据Seagon表示,英利欠下了SiCProcessing约2300万欧元(3127万美元)的债务,并强调这是该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并导致破产的主要原因。
对于英利和SiC Processing之间是否还有债务纠纷,英利绿色能源的一位高管表示,具体问题只有对照当初合同由法务去解决,并且表示英利不会有任何公开声明。“因为这是正常的商业纠纷,不涉嫌违法问题。”上述高管表示。
记者视点:英利的亏损一直不是秘密,至于欠债致人家公司破产,虽有待验证但也极有可能。不过编者更好奇的是,2014的巴西世界杯为英利具体带来了什么样的效果呢?
NO.8 德国太阳能发电超50%究竟怎么来的?
德国太阳能发电破50%大关!最近这条消息不仅是在中国和德国,在整个欧洲乃至美洲和大洋洲都被广泛传播。但究竟50%是怎么来的?这个数据对于公众来说具有一些迷惑性,甚至专家也不能一时半会解释清楚。进入7月,各路“豪杰”奋力相扒,真相渐浮水面。
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Fraunhofer ISE Research Institute)的分析指出,德国首次在6月9日中午超过50%的电力来自太阳能。 6月9日正值德国的一个公共假期,当天太阳能生产峰值达到23.1GW,占电力总负荷需求的50.6%。
这则消息一经发出,中外各大媒体纷纷转载。而在社交媒体上由于缺少解释,原本应是“德国首次在6月9日中午超过50%的电力来自太阳能”被误解为了“德国首次在6月9日中午超过50%的能源来自太阳能”。
不过,自从2013年8月初首次出现超过22GW的光伏发电出力以来,德国安装总量超过35GW的光伏组件们在今年天气晴好的气候条件下,屡创新高,大比例的接入电网早已是家常便饭,即便是正常情况下真的超过50%的能源来自太阳能,或许也无需太过惊讶了。
记者视点:德国光伏发电能力一直呈上升趋势,当然这个50%也有假日因素。德国要在2020年之前告别核能,并且都必须由可再生能源补齐,这让德国压力“山大”,但德国光伏发展从短期目标到长期目标都是做得非常细致,值得借鉴研究。
NO.9 京瓷首告Hanwha 掀三栅线专利大战
7月中旬,日本光伏组件制造商京瓷集团一纸诉讼将韩华Q Cells旗下日本公司状告至东京地方法院,关于太阳电池“三栅线电极构造”的专利侵权争执案正式上演,不同于欧美“双反”策略,本土认证保护与专利壁垒是日本对外来竞争者的无声宣言。
京瓷10日发布新闻稿宣布,已向东京地方法院递状控告Hanwha Q CELLS侵犯该公司所拥有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相关专利“3-busbar(专利字号为4953562)”。京瓷表示曾于2012年3月在日本取得可有效提高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的“3-busbar”专利,且主张Hanwha已侵犯该专利,并持续和Hanwha进行协商,惟因协商未果,故被迫提起上述侵权诉讼。
京瓷指出,除了Hanwha之外,该公司也正和其他太阳能电池厂就“3-busbar”专利进行协商,且之后视协商结果,不排除向这些太阳能电池厂、及销售“3-busbar”构造太阳能电池组件的销售通路业者以及使用“3-busbar”构造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发电业者提起损害赔偿/停止侵权的诉讼。
京瓷并不只是针对韩华一家,只要是跟该专利有关系的企业都是京瓷的诉讼对象:组件制造商、销售商甚至电站建设商。
记者视点:除了韩华Q Cells日本分公司,First Solar日本分公司、REC Solar、尚德电力、晶科能源、中电光伏、晶澳太阳能、阿特斯、天合光能、航天机电、正信光伏、海润光伏、亿晶等业内知名企业都相继进入日本市场。看来这些对日本本土光伏组件制造商而言,加剧了竞争同时带来了压力。而且,日本民众较为“爱国”,普遍支持日本本土品牌的高品质产品,这种捍卫知识产权的做法算是一种警告与抗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