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贵公司的模块没有问题,我们想马上换成你们的产品。”——2014年7月10日,京瓷以侵犯太阳能电池三栅线电极结构专利权为由,起诉了Hanwha Q CELLS日本公司,之后,某太阳能电池厂商接到的此类客户咨询越来越多。
这项专利是2012年3月23日获批的,已经过去了两年多。那时用户还没有如此反映。当时京瓷发表声明称:“今后将考虑对采用该专利构筑电极的企业采取警告措施等,尽最大努力来保护知识产权。”
笔者记得,当时各太阳能电池厂商看到该声明之后,极为紧张地讨论了相关对策。其中也不乏战战兢兢的厂商,觉得“虽然侵犯了专利,却没有收到警告书,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而此次京瓷在声明中明确表示,除了太阳能电池厂商以外,“还将考虑对模块的销售商以及发电企业,提起专利侵权诉讼,要求赔偿损失并停止侵权行为”,已发展成了“大事件”。害怕被起诉的销售商及发电运营商等企业开始在意京瓷的专利。
遭到起诉的Hanwha Q CELLS日本公司反驳道:“这是众所周知的技术,京瓷的主张只是一厢情愿。”包括专利有效性在内,诉讼将如何发展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围绕此事,还有一点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两年前该专利获批时曾轰动了太阳能电池行业,那时各公司就讨论了应对措施。“只要稍微更改一下背面的电极结构,好像就没有问题了”,笔者在采访时发现,这样的想法逐渐在各国厂商中扩散。比如,将背面的各主栅线电极改为点线,而不是一条直线。
这样的对策究竟能否避开京瓷的专利呢?京瓷的专利提出的权利要求中包括“非受光面有三条用来收集输出电流的背面主栅线电极”。这一说法是否只包括连在一起的实线而不包括虚线呢?某厂商表示,“为了防止此次事件发展为互相揭短的丑闻,我们不打算透露改成了什么样的结构”。事件是会就此终结,还是会在诉讼中发酵膨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