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光伏电站的“伪业主”隐忧
日期:2014-08-12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evan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市场的难堪

“即或刨除那些以倒卖‘路条’为营生的‘皮包公司’,行业内也仍然至少有超过半数以上的投资者,并不以持有光伏电站发电获取赢利为根本投资目的,而是希望建好电站后赶紧卖出,以此消纳自身产品、获得差额利润。”

一位业内资深专家告诉《太阳能发电》杂志记者,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光伏电站投资者,都是光伏上游制造业企业。其投资电站的目的更多在于消纳上游产品,要么属于不得已,要么是为博取更高利润。

他表示,由于这样的身份和投资立场,决定了这些投资者对电站的质量重视不足。“虽然,上游制造业企业投建光伏电站并非造成质量问题的必然逻辑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少光伏系统的质量问题,确实是基于这一立场的结果。”

上海电力设计院总工程师郭家宝则认为,这其实是一个市场难题,是这个市场最难堪之处。

“由于光伏电站的投资环境还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对于真正的投资者的吸引力不足,因此上游制造业企业不得不自己投资电站,以拉动产业发展。”

他对《太阳能发电》杂志记者表示,光伏电站出现的较普遍的质量问题,既有业内投资者更多只考量成本而非基于电站品质的主观因素,也有目前国内光伏电站市场的质量体系、监管体系不健全的环境因素。

郭家宝认为,对于这个市场体系尚处建设初期的新兴产业而言,业界的自律,应该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否则,投资者除了将因缺乏自律而付出代价外,还可能将承担市场体系不健全带来的规则风险和社会风险追诉。

创新?还是无下限?

“为了降低组件成本,除了使用等级较低的电池片,一些企业甚至使用劣质EVA 或背板材料;而有的逆变器企业,除了将核心功率模块由传统一流大厂产品改为非主流供应商产品外,还大量使用成本低廉的电子元器件,乃至劣质产品;光伏支架的材料,也是一再变薄……”

据多位业内人士对本刊记者透露,在市场价格的压力下,业内几乎所有环节的产品生产,都有企业在尽可能的使用替代材料,或者缩减材料。

但有光伏制造企业人士则认为,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由于光伏自身的标准体系还不完善,不少环节都是参照其他行业的标准在执行,这些标准可能并不见得适合光伏,因此存在着创新的空间。

以相对较为简单的产品——光伏组件支架为例。据一位光伏支架制造企业销售负责人透露,由于价格竞争过于激烈,目前国内的光伏支架产品,无论材质还是材料厚度,都有减料现象。

“比如,标准规定光伏支架材料的厚度为2厘米,一些小企业的做法是,使用1.8厘米的钢材,双面镀锌各0.7厘米,加起来1.94厘米,基本符合标准规定的公差范围。”他告诉《太阳能发电》杂志记者,目前的光伏支架标准是参照建筑钢结构标准制定的,远高于光伏系统的实际需求,因此缩减一些材料并不影响光伏系统的正常运行。

不过,规则一旦被突破,则就再难有下限。

郭家宝认为,光伏系统产品的标准体系确实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这也是促进光伏降低成本和提升技术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企业自主进行的标准优化或材料缩减行为,却绝不可取。“这个口子一开,你可以薄一点,我也可以再薄一点,哪里才是底?”
“遵守规则和创新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他强调说。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