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国际焦点。这一问题的加剧推动了西方发达国家、新兴国家与传统能源生产国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相对位置的变化。与此同时,这种变化也影响着三大集团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国际谈判上的基本态度与作为,两者表现出一种互动的关系。
作为新兴国家,中国需要在短期经济发展与长期可持续发展之间进行取舍与平衡。加强新兴国家之间气候政策的协调并与西方国家进行新能源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的合作,是缓解困境的一剂良药。
未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可再生能源上和新能源开发技术的合作,将成为解决世界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博弈中分歧的重要推动力。
据媒体报道,中国《气候变化应对法》草案已于近日正式形成。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应对气候变化”主题的正式法律,旨在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
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已经出台的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多次组织并主持我国能源立法研究和起草工作的李俊峰先生认为,经过多次联合国气候大会的讨论与谈判,世界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逐渐达成共识。正是这些共识的达成与逐步实施,推动了正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的能源革命,进而引发全球能源治理格局的重大变化。
应对气候变化共识——
能源革命原动力
气候变化问题是全球性问题。李俊峰指出,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愈加凸显使这个问题成为国际焦点。尽管世界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方面的利益诉求不尽相同,导致各方在全球性机制、资金安排及技术转让等环节迟迟难以达成共识,但最近几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调整上不约而同的步伐,以及国家(地区)间的双边或多边合作,大大加快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推进速度,并在一定程度上使西方发达国家、新兴国家与传统能源生产国在既有的全球能源格局中发生相对位置的变化。
今年6月,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公布了一项清洁能源计划,要求2030年之前,将美国发电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的排放量减少30%。此项新政虽然引起美国境内不少企业主和煤电厂的强烈不满,但“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天然气持续高产及国内的超低气价,使美国政府有足够的底气以更多的天然气电厂来取代煤电厂。数据显示,2004年至2013年10年间,煤电占美国电力的比重从50%降至40%,天然气则增长了9个百分点,达到27%;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翻了两番,增至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