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为国家贸易战的牺牲品
首先,就外部环境来说,国家贸易战的战火蔓延到
光伏产业身上来,导致光伏屡屡受罪,众所周知。WTO在美国双反判决结果下来之前就已判定,美国方面的控诉是不够证据的,认定中国方面胜利,这决定被亲爱的媒体们解读为是给美国一个漂亮的台阶下,让美国在双反判决中好做人一点,不至于撕破脸皮。但是美国并不受用这套,仍判决了大陆26.33%-165.04%、台湾27.59%-44.18%的税率。在这之后,大陆与台湾的政府均就此事进行了一系列的挽救措施,如今大陆的中止协议已有明显进展,而台湾欲语还休的限价协议风声已逝。
另一方面,政府并没有闲着,相继掀起了一系列的大动作:政府公共部门因安全问题而禁止采购苹果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在此之前就已经禁止采用微软windows8系统了),接着控诉高通存在垄断行为并进行大范围的调查,日前已认定高通垄断事实,给了美国一个很大的耳光。
中美两家在明显地相互掐架。而到底美国为何如此百般刁难?有分析就说了:这有经济和政治的双重理由——经济上,美国2013年对中国贸易逆差达3184亿美元创新高,连续第四年刷新纪录。中国高居全球最大贸易出口和进口国,面对美国受冲击产业的控诉,美国政府难以面对;政治上,美国执政的民主党政府11月国会期中选举,而欧巴马政府早有「出口扩张」和「再工业化」计划,如不对出口竞争力极强的中国产品有所动作,这些计划都难以成功,可能会选举失利。因此,双反策略看起来也便是自然之举。
事实上,不仅仅是光伏行业,中国在纺织品、钢铁产品、通讯设备等领域均是全球双反的冤大头。在爆发大规模的贸易战期间,中国的企业沦为炮灰是必然结果,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爆发,每个企业都胆战心惊,一有风吹草动,便如受惊孩子般坐立不安,更不用说在美国与欧盟双管齐下的这段敏感时期了。
光伏产业仍未度过寒冬
在过去几年间,中国的光伏产业经历了产能过剩的寒冬。始于2010年前后,整个中国光伏产业先后遭受了价格战、贸易战、金融危机的轮番轰炸。而2013年3月19日,中国最大的太阳能面板生产企业尚德电力宣布破产重组,太阳能板价格跌至谷底,数十家光伏企业破产。直至今日也未能完全走出谷底。
产能萎缩的同时,全球市场需求状况也不理想。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欧洲光伏主要需求国的德国的光伏装机1吉瓦,同比减少43.5%,预计下半年将继续下滑,全年装机预计不足2吉瓦;日本2014年新增光伏装机量介于10.3吉瓦~11.9吉瓦之间。不过,日本光伏产业很可能将于2016年陷入低谷。有人说,如今国内市场已经发展起来了,光是内销就够产能做的了。
尽管如今国内市场成为一大金汤,由于上半年的装机不足、政策利好消息不断,大家均对今年下半年的国内光伏市场期待满满。但4个月,10GW,近千亿元投资,真的可以做到吗?传闻说8月进一步的国家政策会出来,但是如今都到底了,还不见影子。另外再加上银行对于光伏的放贷仍未完全破冰,能拿到大额贷款的也就那么一两家,资金上又是另一个问题。最后新近爆发的“质量门”更是让人对四个月装机10GW此事产生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