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以上极具说服力的数据呈现在
光伏行业人士面前,相信已经给CIGS技术路线做了最好的广告,但这并不代表国内CIGS产业的发展路径会直接走上快车道。王晓义说,虽然有不少企业已经参与到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投资中来,但到目前为止,量产的厂家几乎没有,更不要提用国产化的组件建成运营的项目。未来的目标是把石林的项目经验成功复制到中国的更多省份。他的另一个工作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消除光伏领域人士对CIGS等薄膜电池存在的偏见与误解。
在CIGS薄膜光伏研究专家,南开大学教授孙云看来,目前国际上CIGS的技术路径已经相对成熟,以德国Manz集团为例,该公司的CIGS交钥匙生产线采用线性共蒸镀源,为世界独有的高端工艺,在一定规模的产能之下,通过 Manz 的核心技术所生产的CIGS组件良品率高达91 %以上,组件效率大幅提升超过14.6 %。更关键的是以巨型玻璃为基础并采用本地材料,可以大幅缩减材料成本及厂房建设成本。
而中国CIGS产业起步较晚,受生产设备和技术瓶颈的制约,产业发展一直缓慢。 根据目前的统计,国内已经有数十家企业参与到CIGS产业的投资中来,预计2015年中国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总产能接近2GW,几乎是目前全球所有CIGS薄膜厂商产能的2倍。但孙教授同样指出,国内CIGS产业的发展不会那么一帆风顺。2001年以前国内从事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的单位极少,由于当时国家投入经费少,电池技术难度大,只有南开大学在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科技攻关少量计费资助下维持了下来。从未来来看,产业的持续发展亟需国有能源集团的直接参与,因为除了技术本身,成熟的产业供需及配套大环境也必不可少,而目前中国CIGS薄膜厂商的现状就是“零敲碎打”、“孤军奋战”。而唯有国有能源集团有这个实力以及义务参与到其中来。
OFweek行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冯辉指出,在新能源投资已成转型基本基调的背景下,国有能源集团确实需要重新审视具体的发展路径,风电、传统的光伏模式已经被证明同质化严重,再去持续投入恐怕会重蹈以往”产能过剩“的覆辙。而铜铟镓硒(CIGS)技术已经被证明有着广阔前景的当下,国有能源集团适时进入,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