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门县平陵街道祖塘村蔬菜基地内,成片的韭菜花长势喜人,远远望去满眼翠绿,村民正在田间地头采摘,忙得不亦乐乎。这是该村以产业扶贫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祖塘村在挂钩帮扶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惠州市税务局(下称“市税务局”)的帮助下,发展光伏发电和蔬菜种植基地项目,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焕发出新时代新农村的无限生机。
光伏发电
有阳光就有收入
祖塘村是惠州龙门县平陵街道下辖的行政村,也是省级贫困村,这里生态资源优良,耕地多为农保地。因为没有产业,祖塘村的村集体收入很低,村民依靠原生态的种养模式难以过上富裕的生活。
发展受到诸多限制,走绿色发展道路是唯一选择。扶贫工作组经过调研,发现光伏发电无污染、无噪音、易打理,有阳光就有收入,既能实现绿色发展,符合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略,还有利于促进贫困人口稳收增收。
为帮助祖塘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18年扶贫工作组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投入130多万元组建了总装机容量132.48KW的光伏发电项目。
近日,记者在祖塘村村委会旁边一个百姓大舞台上方看到,一块块蔚蓝色的太阳能板蔚为壮观,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祖塘村驻村第一书记郑铃光站在电箱旁,看着机器屏幕上不断攀升的发电量数据,脸上不禁露出笑容。
“光伏发电项目去年开始产生效益,目前已产生收益约13万元,到账7万多元。”郑铃光介绍,经村两委研究,光伏扶贫项目的产权归祖塘村民委员会所有,收益的40%按家庭进行分红,通过“以奖代补”“以奖代种养”等方式开展分红,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推广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动员更多贫困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帮扶项目,进一步激发积极创业和发展种养干劲。
今年6月,祖塘村就光伏发电项目的收益进行了分红,贫困户郑珍林一家领到了1200元。说起光伏发电的收益,他高兴地说:“这下好了,又多了一笔稳定的收入,真没想到这光伏会挣钱,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光伏扶贫是一项见效快、前景好、收益稳的精准扶贫措施,是推动由‘一次输血’向‘长效造血’转变的有力途径,破解了老弱病残贫困户脱贫难题。”祖塘村党支部书记吴金英表示,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正发挥着“造血”功能,“点亮”了贫困户的致富路,为贫困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源动力。
蔬菜大棚
种出产业新希望
除了光伏发电,祖塘村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也处处洋溢着希望。今年市税务局投入120多万元开展大棚蔬菜种植项目,基地种植面积50亩,其中大棚搭建20亩、露天示范种植30亩。
记者在该基地看到,小白菜、紫贝菜等多种蔬菜在大棚蔬菜基地内长势良好。成片的韭菜花也长势喜人,远远望去,满眼翠绿,村民正在田间地头采摘,忙得不亦乐乎。
“韭菜花市场前景广阔,价格也可以,目前市场收购价是每斤4~5元,效益可观。目前基地种植的第一批蔬菜小白菜和韭菜花已上市,销往珠三角地区,因为蔬菜品质高,市场反响比较好。”郑铃光介绍,为让蔬菜基地种植形成规模,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奔小康,今年6月,祖塘村还成立了果蔬专业合作社,采用“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开展合作。扶贫工作组提供扶贫资金,主要负责基础设施的建设,合作社负责提供技术、种植、销售及系列服务,同时优先解决本村贫困户就业,采取比例分红和保底收入相结合的收益分配方式。为做大这块蛋糕,合作社还鼓励贫困户及种植户加入蔬菜种植,激活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促进共同致富。
大棚蔬菜种植也进一步带动了当地贫困户就业。吴庭芳和妻子马谷兰就是其中的代表。今年57岁的吴庭芳和妻子都是残疾人,加上上了年纪,外出打工不好找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只能靠种田地来维持,生活困难时曾一度要靠亲友救济。家门口的蔬菜基地给他带来了新的生活希望,村里开展大棚蔬菜基地项目以来,他和妻子就在基地帮忙,夫妻两人每月收入有五六千元,生活质量也改善了很多。
郑铃光表示,接下来将切实开展产业技能扶贫、扶志和扶智行动,通过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更新农民种养知识,提高种养科技含量,加强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市场销售主体、合作社、农业科技人员与扶贫产业结对全覆盖。“我们希望围绕‘绿色’二字,通过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一村一品”产业链,为祖塘村带来长期稳定的集体经济收益,为当地贫困户建立长久增收渠道,真正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
原标题:发展绿色产业 摘掉贫困帽子 龙门平陵街道祖塘村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拓宽脱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