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30年后进入氢能社会?2050年氢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或升至10%
日期:2020-10-20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jiangyuxi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近年来,氢能发展频频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尤其是今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将氢能列入能源范畴,更是为氢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此背景下,氢能未来的发展前景究竟如何?在日前召开的2020氢能产业发展创新峰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0》(下称《报告》)认为,氢能将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由传统化石燃料向清洁低碳燃料转变。到2050年,氢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例或提升至10%,我国将进入氢能社会。

1.发展氢能要置于减碳大目标下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要求给我国能源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氢能也不例外。有数据显示,即使不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冷却,仅从物料平衡来看,化石能源制氢也要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其中,每生产1kg氢气,煤制氢伴生11kg二氧化碳,油制氢的这一数据为7kg,天然气制氢为5.5kg。

“发展氢能要置于实现2030年二氧化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这个大目标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强调,“灰氢不可取、蓝氢方可用、废氢可回收、绿氢是方向”,要抓紧建设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利用研发及产业化攻关,这是灰氢变蓝氢,由不可取变成可取的关键。“在灰氢的二氧化碳问题得到解决之前,不宜新建化石能源制氢。”

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表示,我国能源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每年需大量进口石油和天然气。为实现低碳减排,提高能源安全,需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利用风能、太阳能和水力发电,选择氢做能源载体,电解水制氢,消除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天花板,为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保驾护航。

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德权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氢的制取过程中一定要减少碳排放,我国应建立一个氢生产过程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追踪模型。
在此背景下,氢能的经济性如何?数据显示,当前氢气的终端供应价格普遍在30-80元/千克。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小诗介绍,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如果电费降至0.3元/千瓦时,电解水制氢的成本可降至20元/千克以下。“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电价进一步下降、制氢的规模化发展,以及氢储运技术的成熟,氢气的到站价格还会大幅下降。”刘小诗表示。

2.2025年或成氢能产业拐点

尽管10%的终端能源消费占比这一愿景非常鼓舞人心,但当前氢能应用规模还十分有限是业内共识。以目前氢能的主要应用场景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例,相关统计显示,虽然我国燃料电池公司已有2000多家,但氢燃料电池汽车却仅有6000多辆。规模过小严重制约氢能产业发展。

对此,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广认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在氢能技术上形成了一定积累,在自主技术上具备了一定基础。但缺乏应用场景、应用规模,导致我国氢能技术不能快速升级成熟、改进迭代,这是当前氢能产业面临的主要瓶颈。氢能产业只靠政府买单很难做大,需要创新商业化运营模式,让氢能产业可以规模化发展,把资本引进来、成本降下去。



 

“我国氢能产业拐点或将出现在2025年,2025-2036年将成为国内氢能产业的高速发展期,2035年之后将会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张银广进一步预测。

朱德权表示,2025年,我国太阳能和风能的生产成本将全面低于化石能源,光伏和风电在供应侧具有竞争性。生产侧和需求侧的经济性决定了燃料电池汽车将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也即进入高速增长时刻。

记者注意到,9月21日,财政部等国家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也提出,要通过四年的示范期,推动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逐步形成规模效应。

“氢能产业要在2025年实现拐点,必须解决核心材料国产化问题,并将氢气成本降下来。”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兵兵提醒。
此外,《报告》认为,除燃料电池汽车外,氢能在氢燃料电池重型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船舶、无人机等非道路交通运输领域,储能领域,氢能炼钢、绿氢化工、天然气掺氢等工业领域,以及建筑领域等,都有望随着技术的进步,推进商业化应用,扩展氢能的应用规模。

3.出台国家层面的氢能规划仍是当务之急

我国尚未出台氢能专项发展规划一直是业内的“心病”。当前,氢能已成国际能源热门话题,我国一些省市、企业和机构也积极行动、热情高涨,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其他省区市均已出台自己的氢能发展方案。

对此,李毅中认为,总体来看,各地氢能发展方案对氢源关注、研究得不够,尤其是难以形成全国性整体概念,需要相关部门从能源总体规划视角,组织调研、编制立足于氢能不同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的指导意见,且这个指导意见要包括氢能阶段性的产量、布局、工艺路线等。“发展氢能首先要有一个合理务实的规划设计和标准,要明确方向以防止盲目性。”

《报告》则建议将氢能纳入我国“十四五”能源战略规划,立足国情,谋划氢能发展的初心和定位,把氢能按照能源管理而非危化品管理,将氢能与清洁能源体系的建设相结合,加快出台国家层面的氢能产业发展路线图,为氢能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制定目标,从国家层面释放发展氢能产业的明确信号,给与行业参与者信心。

而据李毅中介绍,国家五部委已经在制定此类规划,并将适时发布。业内人士建议,除国家层面的整体规划外,氢能标准体系不完善、各地发展氢能的规划同质化现象严重等政策问题也亟待解决。

同时,当前氢能产业链部分环节薄弱,激励政策需持续且稳定。此外,车市整体低迷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严峻考验,对电动汽车和氢燃料汽车并排发展出现力不从心苗头,政策需认清两种技术路线的优势领域,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以防“顾此失彼”。

原标题:30年后进入氢能社会?2050年氢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或升至10%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国能源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