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调节工具,抽水蓄能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不久前召开的“2021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划出了今年能源工作的八大重点,并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储存能力,大力发展抽水蓄能和储能产业。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也于日前公开表示,抽水蓄能电站对优化电网电源结构、缓解电网调节压力、提高各地“风光”等新能源消纳具有重要作用。
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我国抽水蓄能装机刚刚超过3000万千瓦,远低于《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4000万千瓦目标。业内专家指出,过去十年,我国抽水蓄能规划装机目标先后两次下调,却依然未完成目标。“十四五”期间,电力系统对储能设施的需求将更强烈,抽水蓄能电站规模化储能的优势也将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深度互补新能源
业内人士建议,“十四五”时期,要合理确定抽水蓄能与电化学储能发展方向,将储能纳入电力与电网发展统筹规划,推动协调发展。但据记者了解,国内抽水蓄能的资源总量有限,化学储能的安全性、经济性都还难以满足大规模应用的需要。
当前,大规模化学储能主要存在成本及安全两方面问题。“相较而言,似乎氢能储能更有前景,因为氢能现有障碍只是成本问题。然而,水电在制氢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根据现有技术,水电制氢成本较低,大约与天然气制氢处在同一水平。”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告诉记者。
随着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电力低碳转型正全面提速,为“十四五”能源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提出新要求。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俞振华表示,“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可再生能源+储能”已成能源行业的共识,也成为支撑可再生能源稳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和当务之急。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辛保安日前指出,随着新能源更大规模、更高比例接入电网,迫切需要提高电网平衡调节能力,确保电力安全稳定可靠供应。抽水蓄能作为最成熟的储能技术,具有超大容量、系统友好、经济可靠、生态环保等优势,是目前公认的保障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有效途径。
常规水电抽蓄改造潜力大
记者了解到,过去数年电力结构失衡导致抽水蓄能没有市场,建设缓慢。对此,张博庭认为,虽然电网公司可以建一些大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但总量有限,只能集中在大负荷区,供主网调峰使用。“如果常规水电站进行抽水蓄能改造,就可以分布在各地,这样投资不大,还可以作为一个方向。所以,‘十四五’抽水蓄能着重往这个方面发展比较可行。”
“特别是,我国还有大量分布于各地的小水电站,如果对其中有条件的水电站进行增加抽蓄功能的改造,将有助于未来我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尤其是枯水季,很多水电站几乎失去了发电功能,但经过改造也可以发挥蓄能电站的作用。”张博庭强调说。
水规总院副院长易跃春曾表示,2020年及未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呈现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在生态优先前提下积极推进大型水电基地建设,未来水电开发潜力主要在西藏,伴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开发,“水风光”一体化发展将成为推动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
据了解,国内外大量实践已充分证明,“水风光”互补发电的优势明显,三种资源的发电峰值自然分布互补性较好,水库周边也往往具有较大空间,可布局建设“风光”项目。
“若再加上常规水电站的蓄能改造,以及水电制氢储能,形成以水电资源为中心的水、风、光、储四位一体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将大幅提高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规模和利用水平。”张博庭指出,一些大型水电基地可支撑起大电网的用电负荷,小水电站也能形成可靠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子系统,满足周边区域的用电需求。
装机占比应升至3.5%左右
记者注意到,《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新开工抽水蓄能达到6000万千瓦的目标。在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陈东平看来,“十四五”规划应制定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在系统中的占比,不应只制定一个简单的装机规模。
“‘十四五’应将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从目前的2%左右提升3.5%左右,再以此来衡量到底应该建设多少抽水蓄能电站。”陈东平表示,“‘十四五’规划还应强调抽水蓄能规划目标的重要性,比例实际上是结构调整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比如,要达到其占比3%—3.5%,用这个来推算到底要做多少装机容量,不然几年后其比例依然不变,对系统结构调整没有任何作用。抽水蓄能电站要超过常规水电站的发展速度,才能发挥出结构调整的作用。”
“理念上的变化可以引起实际操作中的巨变。”陈东平直言,“十四五”要在规划思路上做出调整,使抽水蓄能的建设真正为系统结构调整发挥作用,而非仅仅跟跑。
“抽水蓄能的发展还存在体制问题,应该利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来解决。”陈东平补充道,“抽水蓄能应该建设有限公司,而非电网的独资公司。”
原标题:“十四五”抽水蓄能装机占比应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