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今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在全国人大代表,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石玉东看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目标,要求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继续推进能源革命,将促进清洁能源产业链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增长赋予新动能。但同时,与发达国家碳减排历史进程相比,我国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现有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碳减排目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近日,有关部门已出台多项政策。但能源行业作为碳减排的先行者,仍存在缺乏顶层设计、交易体系不健全、企业各自为战等问题。”石玉东向记者坦言。
石玉东举例,我国在碳交易环节已出台3项法规、1个实施方案,加速了部分重点行业碳减排和碳交易进程,明确了非化石能源必将主导未来能源结构的大方向。“然而,各行业、各地区仍缺乏‘碳达峰、碳中和’系统化、精细化的强有力措施。由于我国碳减排系统性规划和统筹力度不够,目前还难以形成‘碳达峰、碳中和’攻坚合力。”
石玉东还称,在碳减排监管体系中,监测精准度不高、监管范围不全等问题仍是较大制约。对此,数字化赋能是有效的解决手段,应尽快完成“碳达峰、碳中和”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提升碳监管与交易体系运行质效,助力各行业早日实现碳减排目标。
“欧洲部分国家现已完成碳中和立法,其中英国于2010年颁布《碳削减承诺能源效率体系指令》,是全球首个以法律形式确定约束力和监测、交易架构的国家,2020年其碳排放量创下130年以来最低水平。实践证明,成熟的碳排放监管与交易体系能有效的引导能源结构升级转型,极大地促进碳减排目标实现。”石玉东强调,在落实目标的过程中,能源清洁替代是必由之路。2030年我国风电、光伏总装机容量将突破12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以上。“为此,一要大幅度提升终端能源的电气化率;二要大力发展氢能、天然气等多元清洁替代产业;三要处理好清洁替代与能源安全、用能成本的制约关系。”
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紧迫任务,石玉东建议:
一是完善我国“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及早有序推出国家层面的法律和法规,建立与国际接轨统一互认的标准体系;结合国家产业布局等宏观经济发展因素,加强跨区域、跨领域、碳-电市场间协调发展,提出重点行业、重点地区梯次达峰方案,积极引导各行业快速实现碳减排目标。
二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碳排放权监管体系。充分借鉴欧洲发达国家碳排放权监管成熟经验,完善碳排放权监管机制,加强碳排放行为和配额交易的监管,强化政府对碳排放市场的宏观调节作用,建成公开、公正、公平的碳排放权监管体系,以保障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清洁替代。制定清洁替代激励政策,既要提高供给侧生产清洁能源积极性,又要提高消费侧参与清洁替代意愿;完善清洁替代产业布局,加快清洁能源制氢、制热、就地转化等新兴产业发展,形成新产业链;充分发挥电能在终端完全零排放的特性,将电气化水平提升纳入国家相关行业和城乡发展规划。
四是加快碳排放交易数字化转型。利用区块链、能源大数据、5G通信、人工智能等数字新基建建设契机,完善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数字化交易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碳排放监测和评估的精准度,拓展重点行业监控范围,建成全面、精准、高效和可追溯的碳排放监测与交易系统。
原标题:两会声音丨全国人大代表石玉东:碳减排需要攻坚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