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技术是实现电力、交通、工业用能变革的关键使能技术,将培育创造众多新产业新业态,形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3060”碳中和的目标,为储能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增量和发展机遇,也对储能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新要求。与氢能一样,正在大会审查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将储能定位为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提出要前瞻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对此,两会代表委员们对此积极建言献策。
一、完善储能产业发展规划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电网公司总经理曹志安认为,随着储能技术不断成熟、成本快速下降以及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储能规模化商业应用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为解决政策体系不完善、投资回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曹志安建议:统筹做好储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进一步加强规划引领,开展储能专项规划研究,明确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做好与电力规划、新能源规划的统筹协调,推动储能产业科学有序发展。健全储能配置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明确电源侧和用户侧储能(尤其是电化学储能)的独立主体资格,明晰储能项目备案流程,完善储能并网、梯次利用安全等相关规范和标准,为储能产业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股份董事长张天任介绍,目前储能电站普遍受制于产业政策不够稳定、市场机制不够完善、产业定位不够清晰、标准规范不够健全等因素。因此,张天任建议,将储能产业纳入国家“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明确储能行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实施路径,并加强行业发展顶层设计指导,建立新型电储能国家规划体系;推动储能应用和装备制造业协同发展,统筹推进各类电力市场建设,近期鼓励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中远期将储能纳入电力现货市场,探索建立容量补偿机制或容量市场,促进储能获取稳定收益。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光伏+储能大有作为。但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随机性、波动性大,规模化并网影响电网稳定运行。新能源+储能模式将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和并网提供有力支撑。因此,曾毓群提出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将电化学储能作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纳入国家和地方“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电力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规划;建立市场机制,让储能既要“有效”(有效果有价值),也要有利(有价格有收益);推进新能源发电+储能,同步制定储能电站性能和安全标准,防止低水平竞争;建设储能云平台,用共享经济和平台经济的模式创新储能运营机制,提高储能收益;大力推广新能源发电并配套建设大型储能电站,促进东西部经济平衡发展。
二、加强储能基础设施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宁德市委书记郭锡文建议,建议加快推进“新能源发电+储能”,在光伏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风力资源丰富的东部沿海,加快可再生能源发电建设;建设储能云平台,探索储能在综合能源服务、绿电交易、需求响应、能源托管等更多领域的应用。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赵延庆建议,大力推广物理电池在多场景应用,有序降低因化学电池高速发展带来的材料大幅上涨、社会成本增加等问题,促进电池行业高质量发展融入“碳达峰”“碳中和”。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杨玉成建议,支持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大容量储能工程建设。因国家尚未出台相关储能电价补偿机制,价格机制不健全、收益预期不明确,企业投入有顾虑,产业发展受限制,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储能电站建设与规划目标有较大差距。他建议,充分发挥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按照示范区规划中“试点光热和储能价格,逐步形成光热发电、储能价格系统,制定可再生能源电力存储及应用的优惠价格政策”要求,在示范区开展储能价格机制试点工作。同时,在示范区开展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试点,明确电力储能设施参与调峰等交易相关要求和补偿费用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星占雄建议,推进青海国家储能先行示范区加速建设,支持青海建设先进储能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实验室建设纳入国家相关规划,推动尽快落实建设,在青海乃至全国储能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对青海省储能先行示范区行动方案提出的储能技术实证基地、黄河上游梯级电站大型储能工厂、发电侧共享储能、抽水蓄能等重大示范工程给予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完善电力市场机制,逐步改变基于资产属性的“一刀切”,转而采取基于功能定位的储能监管方式,鼓励第三方储能服务等商业模式创新,助力储能在电力市场中实现多元应用价值。
全国人大代表、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总裁陈康平认为,当前储能的安装、运行等各项成本仍然较高,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建议参考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的模式,鼓励探索储能共享模式、租赁模式、代理运营商模式等运营机制,降低储能单位成本,增加使用频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储能设备的利用价值,提高储能收益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湛江供电局变电管理所220千伏雷州巡维中心副站长吴翔认为,海上风电侧配置储能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应用趋势之一。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加强政策支持和标准制定力度,研究制定海上风电侧配置储能的相关政策,以及配套储能系统技术标准,确保我国海上风电产业高速有序发展,有效实现能源转型;明确海上风电侧配置储能的具体要求和补偿机制,提高海上风电消纳能力,将配置储能作为项目并网的必要条件,对存量海上风电项目逐步推进实施配置储能改造,加快海上风电和储能产业绿色发展。
三、加大储能研发创新投入
全国政协委员、奥克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建民表示,在储能电池材料领域,核心关键材料受制于人,高端材料对外依存度较高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朱建民建议,对我国风电、光伏、氢能等储能电池新材料及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新材料与产业链的规划发展进行顶层设计,促进储能电池新材料高端技术成果产业化,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持续加强对新能源储能电池新材料的重点项目立项资助,重点支持一批新能源储能电池材料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和“卡脖子”关键技术的攻关与突破;制定5-10年新能源储能电池新材料的中长期扶持政策,加强中央财政与新能源储能电池新材料产业的补贴力和金融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产学研深度融合企业的技术成果转化,合理规划引导新能源电池新材料产能配套建设,培育一批行业引领、技术势力雄厚的新能源储能电池新材料企业。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电网公司总经理曹志安建议,加大储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引导先进储能技术装备与系统集成创新,大力发展中、小型抽水蓄能,重点加快高安全、长寿命、低成本化学储能技术攻关,开展氢能技术等研发示范,有序做好先进储能技术储备,加快产业链系统布局。出台支持先进储能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的财政金融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产业链龙头带动作用,鼓励电网企业投资建设电化学储能站,推动电力储能多场景规模化应用,带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股份董事长张天任建议,推动储能应用和装备制造业协同发展,加强先进储能技术研发。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着力加强对先进储能技术研发任务的部署,集中攻克制约储能技术应用与发展的规模、效率、成本、寿命、安全性等方面的瓶颈技术问题,形成系统、完整的技术布局,在重要的战略必争技术领域占据优势,并形成新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扶持壮大电池组件、零部件、逆变器等装备工业,支持铅炭电池等新型电池在储能电站上的广泛应用;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与可再生能源、储能领域的融合,推动数字技术和储能技术的深入融合,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扩大储能产业规模。
原标题: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储能产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