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王金行:加快储能产业布局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金行认为,在新能源加快发展的背景下,针对新能源缺乏自身调节能力、间歇波动性大的特点,必须加快储能设施建设,加快储能产业布局,以实现对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加快储能布局是抢占技术制高点、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载体。”王金行代表说,“储能发展将带动‘原材料—生产组装—系统应用’产业链条形成。”王金行代表建议加快建立机制,完善储能发展市场化环境,进一步激活我国储能产业发展。还原储能商品属性;探索“调频和故障紧急支撑服务补偿”等商业模式;完善抽水蓄能电站电价机制;研究出台与储能成本挂钩的财政税收补贴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姚武江:加快推进新能源储能产业发展
“近年,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在中国能源占比中渐成‘主角’。但由于其不稳定性,实际应用问题突出。”全国人大代表、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一矿机电工区技术员姚武江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建议,加快推进新能源储能产业发展。
储能被认为是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安全性的必备技术手段,也是未来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供应占比、“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相比盈利能力显著提升的新能源发电产业,储能产业仍面临诸多困境。
姚武江说,首先是储能产业市场机制不完善。现阶段,储能技术在新能源发电并网与电网侧应用的系统集成技术有待优化,量化储能配比尚未明确,项目投资回报周期长,商业运作模式仍在探索,“储能在电力系统的应用虽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但市场认知度不高,市场机制还未形成,储能的应用价值尚未得到合理反映”。
此外,技术标准不规范。当前储能技术类别繁多,应用场景五花八门,储能效果良莠不齐,却没有明确、科学的储能行业技术标准和验收标准,容易导致市场陷入无序竞争,不利于储能产业良性发展。
“我们要确保储能技术与未来智能电网同步发展。”姚武江建议,要明确储能在发电、电网、用户等各个受益主体间的价值所在,引导市场建立不同应用场景的储能应用体系;制定新能源项目中合理的储能量化配比,进一步明确“物理+化学”混合储能各自占比,推动多元化储能良性发展;加大对储能产业发展的补贴扶持力度,将发电、电网、用户同步引入市场交易机制。
针对化学储能产业铅酸电池高污染、锂资源短缺、安全性能差等突出问题,姚武江说,要示范推广以钠离子电池为首的高储量、高能效、高转换率、高安全性化学储能。
“‘物理+化学’混合储能模式具有功率大、响应快、频次高、寿命长、效率高、绿色环保等优势,有效弥补了化学储能局限性。”姚武江建议,要优先扶持前者,助推储能产业多元化发展。
赵延庆:大力推广飞轮储能为代表的物理电池在多场景应用
经系统调研,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赵延庆就电池行业高质量发展融入“碳达峰”“碳中和”提出建议。他表示,通过大力推广物理电池的多场景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化学电池消耗,有序降低因化学电池高速发展带来的材料大幅上涨、社会成本增加等问题,减少碳排放,防止污染产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此外,消减下来的碳排放及化学污染,可以助力电动汽车行业健康发展
南存辉:让储能在“碳达峰”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0年,国网浙江电力创新建设能源互联网形态下的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储能是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中的关键一环,目前浙江已有很多探索实践,如乐清的浙江省首个线路侧定点储能项目,利用电化学储能电池系统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南存辉认为,“十四五”期间,应加强储能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储能产业、建立储能价格机制。当前,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氢储能是比较常见的几种储能设施,在消纳清洁能源方面各有优势,在构建能源新业态中,发展储能大有可为。
南存瑞表示:“全国两会期间,我会积极建言,希望能够推动储能科学有序发展,助力我国实现‘30•60’碳排放目标。”
张天任:发挥智慧型储能电站上的先发优势,与国家电网一道加快电能“削峰填谷”
对于如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张天任这样表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全民共识,希望国家电网加大清洁能源建设,推动能源清洁化转型;加快建设一批重大电力项目,保障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要发挥在智慧型储能电站上的先发优势,与国家电网一道加快电能“削峰填谷”、清洁电力消纳,实现供用电平衡,满足城乡居民和工业企业的高效率、高安全性用电需求,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
原标题:人大代表纷纷提议加速储能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