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条”买卖该“堵”还是“疏”?
“路条”本身包括了大量实际工作。关键是如何才能不把合理的“路条”交易和只为赚取高额差价的“路条”倒卖一刀切。
“政策力度的确很大,可见国家能源局是下了决心的。”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他分析道,国家能源局成立的专项监管工作小组由局长吴新雄担任组长,规格超过其他专项监管;明确提出对项目投资开发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依法依规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禁止买卖项目备案文件及相关权益”已经说得很清楚;投资主体重大变化要重新备案,意味着买到“路条”后未必能过“备案”这一关。他说:“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来看基本没什么问题,只要实施得力,完全可以刹住‘路条’投机。”
但有国家能源局毕竟只有监督权,缺乏强有力的执法权,政策能否顺利实施,的确让人捏了一把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再严谨的制度也有漏洞可钻。”丁文磊表示,“与其这样严禁‘路条’买卖,不如想办法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路条’倒卖的土壤。让投机者无从下手,让真正有需要的企业更便捷地拿到‘路条’,自然倒卖转手的现象就少了。”他建议,从优化备案设计、放开审批流程、提高资质门槛三个方面完善相关政策。
更有观点认为这种“一刀切”的方式有些“野蛮”,与其这样大力去“堵”,不如采用“疏”的办法。“的确,一谈到‘路条’,就容易让人联想到权力寻租,天价‘路条’的出现更是让行业主管部门脸上无光。但是我们也不要错误理解‘路条’的含义,不要把它等同于就是和地方政府搞公关。‘路条’本身包括了一系列包括环评、安全等在内的大量实际工作,要花费相应时间、人力、金钱成本。”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路条’交易是市场行为,本身并没有错,甚至有其积极的一面。一方面,平心而论,不熟悉情况的外地投资商自己去完成这些前期工作,成本肯定高于熟悉业务的本地代理服务商。另一方面,就目前的
光伏电站建设备案制而言,对于那些完成前期工作之后资金不足的企业,转让或者部分转让‘路条’以共同开发,也都是不造成指标作废的有效手段。”
“禁止‘路条’投机,业界都是绝对赞成的,关键是如何才能不把合理的‘路条’交易和只为赚取高额差价的‘路条’倒卖一刀切。”这位专家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