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拥抱“碳中和” 掘金新能源革命万亿赛道
日期:2021-04-13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yutianyang_tsj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决心十分坚定。“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包括生态环境部、能源部、工信部、央行等多部委多领域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紧制定行动方案,“碳中和”规划整体稳步推进。实现“碳中和”的坚定决心也将深刻影响我国的能源结构、工业生产,甚至是消费方式。笔者认为,实现“碳中和”的途径有很多,但最为核心的路径则是大力发展新能源。“碳中和”浪潮的兴起或意味着新能源革命的到来,其中也蕴育着万亿级的投资机遇。

新能源革命是“碳中和”核心

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工业发展迅速,成为“全球工厂”,中国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下,我国有责任也有义务加入“碳中和”队伍,有信心和能力兑现承诺,这是大国担当的体现。

当前我国的碳排放约85%由能源活动产生,实现“碳中和”,改造当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一方面,要对传统高耗能工业进行节能环保改造,降低排放,同时对于存在刚性碳排放的工业过程,研发碳捕捉技术以实现事后减排;另一方面,要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在能源生产环节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的新型能源体系,在终端能源消费端尽可能提高电气化比例,在交通领域尽可能普及电动车、氢燃料汽车。我国强大的新能源产业可以确保在经济稳步发展的情况下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过往每次引领世界进步的革命,背后的核心都是大幅提高全人类的福祉。“碳中和”浪潮的兴起可能意味着能源革命的到来。传统化石能源的体系由资源禀赋决定,其成本具备一定的刚性,甚至由于资源稀缺性的问题,其成本会波动上升。而由技术驱动的新能源,具备陡峭的降成本曲线,我们可以憧憬一个绿色环保且更具经济性价比的新型能源体系。在万物电动化的浪潮中,本轮能源革命将涌现一批伟大的公司,万亿级的投资机遇蕴含其中。

关注光伏及新能源车投资机遇

“碳中和”给传统制造业和新能源行业都带来巨大投资机遇,其中光伏以及新能源车两大板块尤其值得关注。

传统行业中,“碳达峰”和“碳中和”有可能会承担起“供给侧改革2.0”的职责,推动行业出清,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钢铁、有色、化工等传统行业有望带来显著影响,叠加受益于顺周期经济复苏的趋势,这些中上游周期制造板块相关行业的龙头公司有望迎来较好投资机会,尤其是这些板块中具备成本优势、产能布局优势和成长能力的优质标的。

实现“碳中和”最根本的解决方案是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光伏生产清洁电和终端电气化改造使用清洁电或是未来的终极方案。这些行业本身景气度就很高,有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政策保障,未来成长确定性更高。

从事物的第一性原理出发,光伏代表着世界上最易得且最具性价比的电源。过去十年,光伏发电的成本下降了90%,目前已经是全球最具经济效益的电源,且由技术驱动的光伏产业仍然具备较大的降本潜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容量巨大,拥有与科技、金融、消费等大市值行业一样的承载空间。万物电动化趋势,本质上是锂电池性价比提升后,成为各行各业能源解决方案的最优解。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之一的电池行业,中国已经占据全球近一半的动力电池配套生产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具备突出的全球竞争优势。

新能源汽车还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看点是基于电动车平台的自动驾驶技术。这一技术在传统燃油车上很难实现,但是新能源车产生以来就与自动驾驶技术密不可分。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步,自动驾驶也将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下一轮技术革命的核心有可能就是自动驾驶,这将对社会生产力、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产生无法估量的重大影响。在这样的历史巨变中,传统汽车厂商的行业壁垒将被打破,中国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者,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在中国诞生一大批非常伟大的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的优质企业。

另外,能源结构转型对电网信息化、智能化、市场化的要求将变得迫切。随着新能源行业发电占比提升,对于电网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电网的升级改造也将带来相关产业链公司的投资机会。

原标题:拥抱“碳中和” 掘金新能源革命万亿赛道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国证券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