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消息 衢州江山上余65兆峰瓦地面光伏电站储能项目4月25日通过接入系统方案评审,正式按发电装机容量的10%配置储能。此前,衢州市发改委就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衢州市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的通知》,探索建立“源网荷储一体化”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这也是浙江省首个由地方政府出台的“新能源+储能”配套政策,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赢得先机,为省域新能源发展和消纳提供借鉴。
新政策对新能源发展意味着什么?
浙江省除衢州、海宁外,浙江文成、仙居、湖州等地政府也先后出台政策,支持新能源项目按照10%装机容量配置储能,推动新能源+储能模式发展。浙江多地出台新能源+储能的政策,是对大力发展新能源的一种呼应。
近年来,浙江新能源装机容量持续增加,成为浙江第二大出力电源。国网浙江电力预测,未来浙江电力能源结构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煤电为大,油电、气电和新能源为小的“一大三小”,转变为煤电、油电、气电为小,新能源为大的“三小一大”。
但清洁能源特别是分布式光伏、风电的间歇性给电网运行造成巨大困扰。夏季白天用电高峰期间,风力较小,风电未能有效支持应对负荷高峰,晚上用电负荷较低时,风机却迎来发电良机。为确保清洁能源100%消纳,白天用电高峰时期,需通过燃煤机组等填补风电供电缺口,夜晚用电低谷时期,优先满足风电接入,造成燃煤机组未能最大程度发挥效率,同时,增加低效率备用燃煤机组建设投资,造成资源浪费。
此外,新能源的大规模输出,加剧了电力输送通道紧张局面,短期内对电网调度运行造成巨大压力。因此,新能源发电于电网运行而言,并不能称之为优质电源,传统电网行业对其“又爱又恨”。处于能源转换核心的电网对其“心存芥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发展新能源的积极性。因此,以新能源配套储能项目,让新能源发电“成功洗白”,成为行业讨论的热点。
破解新能源发展之困
4月21日,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公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结合源、网、荷不同需求探索储能多元化发展模式,其中电源侧储能是第一位,这意味着新能源电站配置储能项目将大面积试点。
作为根植于浙江土壤的国网浙江电力加快探索开展能源互联网省域实践,提出以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为路径,大规模储能为必要条件,源网荷储协调互动为关键举措,着力实施两个替代(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两个融合(数据融合和价值融合),破解新能源发展的难题,加快打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浙江样板。
业内人士认为,政策出炉只是催动储能爆发式增长的引子,最终要实现倍增,电池成本、技术等是企业需要直面的问题。对新能源企业来说,配套储能关键是技术储备,需要与消防、电力、发电企业加强合作,确保电站运行安全。而国网浙江电力将探索与新能源发电企业合作开展可调节能力测试等,补强新能源随机性强、波动性大和抗扰动能力差的短板,提高电网清洁能源消纳能力,丰富储能参与电网联合调频辅助服务应用场景,为新能源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助力清洁能源消纳和浙江高质量提前碳达峰。(作者:蔡婷)
原标题:新能源配套储能 浙江多地出台政策探索困局破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