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烟台:打造建筑光伏光热一体化样板工程
日期:2014-10-31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evan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烟台鼎城2008小区屋顶装有光伏发电系统、阳台装有太阳能热水器,实现了建筑光伏光热一体的应用。

一场关于光电建筑如何发展的座谈会10月19日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行业协会负责人、光伏企业、开发商、媒体记者围绕光电建筑项目建设发表了各自看法。

2013年5月22日,烟台鼎城2008小区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实现并网发电。这是山东省首个实现并网发电的小区光电建筑项目。该小区的特点不仅是具有零土地使用、零距离输电和用电黄金时段零排放发电的节约传统能源、保护环境的“三零特性”,同时也展现了未来城市小区建设太阳能综合应用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也许就是光电建筑今后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样板之一。

光伏组件变身屋顶成为建筑构件

烟台鼎城2008小区展现的是屋顶太阳能发电和阳台壁挂太阳能热水器利用的太阳能综合应用模式。它提出了城市小区建设屋顶采用用户侧并网太阳能光电、南墙壁挂分体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综合应用的新概念。

其中,据了解,小区屋顶光伏项目总装机量50.4千瓦,分别在4栋25层高楼楼顶装有屋顶光伏系统,总装机面积372平方米,共使用电池组件288块。每天可发电200度,能够满足50户居民全面的用电需求。

小区每户阳台还安装一台100升并配备电辅助加热、承压式水箱(室内)、壁挂式两平方米高导热系数防冻平板集热器的太阳能热水器。每户每天可产生摄氏60度热水100升,可节约用电5度,年可节电143.26万度。

建筑光伏光热一体化被业内认为是光电建筑发展的方向。其难度在于太阳能组件如何连接建筑可以保证建筑和光伏发电两者的使用安全并不影响光电、光热效率。烟台鼎城2008小区采用一种叫高平整度一体化太阳能发电整体屋顶的技术,直接用太阳电池方阵完全替代传统的建筑屋顶,把太阳能发电与建筑融于一体。这项技术的大胆巧妙在于:改变了太阳电池组件与支架的连接方式,使太阳电池组件彻底成为了一个建筑构件——屋顶。

小区实现光热建筑一体化,则是通过阳台外悬挂、阳台栏杆式、阳台嵌入式等安装方式与建筑结合,实现了高层建筑户户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北方寒冷的冬夜,阳台太阳能热水系统“U”型管自然微循环系统还能够迅速启动,零下50摄氏度的低温条件下使用无碍。

住进新房省电费还能卖电钱,鼎成小区抢手

“居民用不了的电可以卖给国家。”减少电费、居民用不完的电还可以卖掉赚钱,这一特点使得烟台鼎城2008小区的四栋楼在销售过程中很是抢手。同时,据介绍,这四栋楼每栋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工程造价3500万元左右,每座楼顶安装20KW太阳能光伏系统只增加了造价50万元,仅占总造价的1.43%。销售的顺利和成本的经济让项目资金快速回收,大大减少了财务成本,实现了百姓和开发商的共赢。

建筑光伏发电:五六年可以再造一个三峡


在市场中应用未知技术不是跟着感觉走就可以紧抓住梦的手。商业的风险总是让开发商慎之又慎。烟台鼎城2008小区的建筑光伏光热一体化项目得以落实,源于多年来对太阳能应用与建筑结合的潜心研究和市场调查。

项目负责人表示,屋顶太阳能发电目前国内外多为附着式BAPV模式。这种方式是在原屋顶加装太阳能发电方阵,必然要破坏原屋面结构,还需作防漏水处理,采用发电屋顶技术,不仅可节约屋顶建造费每平方米400 600元,还增加了建筑的整体性,使建筑物更加完美。

他同时表示,从光热建筑一体化来讲,目前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市场较太阳能发电更为成熟,深为老百姓所接受,但更多的是安装在屋顶上,其使用方法根本不适用高层建筑,没有可供安装的位置,而这种错落无序的安装,从高处看也破坏了建筑美,与环境极不和谐,也无法与建筑集成一体。

“当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大力支持建筑屋顶太阳能用户侧发电,部分省市也出台了新建建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强制性政策,根据现阶段我国太阳能产业状况,未来城市小区建设太阳能综合应用的新模式是一个完全可操作实施的项目,市场前景很好,也是在建筑节能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采用的技术措施。”项目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我国既有建筑达400亿平方米,同时每年新建16亿到20亿平方米,以新增16亿平方米平均楼层为20层来计算,其屋顶面积为8000万平方米,考虑到屋顶南北坡和其他因素若实际只利用1/4,即2000万平方米,按每平方米可安装140瓦太阳电池,则每年可新增太阳能发电的功率容量280万千瓦,仅此项5到6年即可再造一个“光伏三峡”。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