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浙江首个光伏产业基地:企业勉强开工为给银行看
日期:2013-11-05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apple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光伏业的寒冷远未散去。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光伏产业扶持政策,中国和欧盟就光伏“双反”达成初步和解,但这些利好消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光伏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光伏企业的命运。它们依旧被笼罩在阴霾中,在困难和煎熬中徘徊。

  “全县41家投产的光伏企业单晶硅项目已全部停产。”浙江开化县某光伏企业负责人吴德胜(化名)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原来还有一两家有点零星业务,但到6月份也彻底停产了。“价格实在太低,开工就是亏本,做得越多亏得越多。”

  地处浙江西南部的衢州市开化县是我国重要的光伏产业集群地,在鼎盛时期,光伏及光伏配套企业达到七八十家。衢州市是浙江省命名的首个“光伏产业基地”,该市七成左右的光伏企业集中在开化。

  鼎盛时期:货款多到不知是谁打来

  开化光伏产业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

  浙江启瑞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余仁中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早在上世纪70年代,开化的军工企业601厂就生产以硅为原料的半导体材料,后改制成立万向硅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向硅峰)。此后,一些有技术、有销售渠道和管理能力的人开始陆陆续续出来自己办厂,逐渐形成块状经济非常明显的开化光伏产业。

  2003年以后,开化的光伏产业真正起步;2006—2008年间进入了投资高峰期;2009—2010年进入投资顶峰。

  开化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光伏办公室副主任占学勤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鼎盛时期,光伏业产值接近全县工业总产值的一半。

  余仁中表示,开化大多数光伏企业主要从事上游的单晶硅加工,产业层次比较低。

  然而,这并不影响企业赚大钱。

  “好的时候,企业一个月赚1000万元。”占学勤在描述当时的盛况时如是说。他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虽然不是每个月都能赚1000万元,但大点的企业,“每个月赚几百万元是随随便便的”。

  余仁中回忆说,最鼎盛时候根本就拿不到货,车子都停在公司外面排起长长的队伍;而有的企业提前一个月就打款都不一定能拿到货;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有的公司甚至常不知道账上的款是哪家购货单位打过来的,直到人家过来要货,才知道是谁的钱。

  “那个时候,只要谁采购到了原材料,谁就赚到了钱。”作为负责公司采购业务的浙江开化同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廖长苏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利润高得吓人”。

  也是在这种繁荣之下,做工程项目管理生意的余仁中和他的合作伙伴投资3000多万元成立了启瑞电子公司。他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他们当时动作还是比较快的,只花了半年时间就竣工投产了。本想开足马力大干一番的,不想只生产了短短2个月就遭遇“光伏危机”被迫停产,而与他们公司开工仅晚一天的一家企业,由于他们是等全部设备安装好后才试生产,结果还没等到试产日,危机就来了。

  光伏企业还是有一定的门槛的。廖长苏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一般一台单晶硅炉子需要80万元,加上配套每台就需要100万左右。她在2006年进入光伏产业时就只有2台炉子,当时还是租的厂房,投入了500多万元。她说,早进入光伏行业的企业确实赚了钱,但最后其实也没有钱,因为赚到的钱最后又投到企业扩张中去了。

  同力电子目前有自己的厂房,单晶硅炉也有39台炉子,资产规模近亿元,在开化属于中上游企业。

  然而,时间到了2011年下半年,随着欧债危机的来临,中国光伏业的最大客户——欧洲各国相继下调太阳能发电上网电价补贴。同时,美国和欧盟相继对中国光伏企业启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随着这些政策“棍棒”的打压,中国光伏企业风光不再。

  “单晶硅价格一降再降。”廖长苏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顶峰时300多元一吨的单晶硅降到2009年的100多元,再到后来七八十元,最后降到现在每吨二三十元,企业只有亏本的份了。

  现状堪忧:

  两亿元企业三折出售


  在占学勤看来,今年光伏企业似乎有点好转的迹象。他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尽管拉单晶硅的业务基本停产,但目前全县有13家企业已经开工,有一两家好的企业还处于满负荷生产。所不同的是,它们仅仅是在做硅片切割的加工业务。

  开化县工业园区企业科汪科长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整个园区,原来有48家光伏及光伏配套企业,目前只有10家企业开工,1—9月份,光伏企业总产值每月3600万元左右。

  “其实这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光伏企业的命运。”吴德胜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开化企业大都是做拉单晶硅的,切片只是一些辅助业务,在整个投资中也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有的甚至只有一两台切割设备。

  光伏企业投资往往比较大,一台单晶炉起手就得七八十万,而一台多晶炉得300多万,所以很多企业除自有资金外,还有大量的银行贷款。吴德胜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在当前的困境之下,光伏企业不仅要顶着来自市场的压力,更大的还有来自银行的压力。

  吴德胜坦言,企业开工,说白了,其实主要还是为了做给银行看。他说,企业不开工,别说再贷款,就是原来的贷款银行也会逼着还的。另外,设备长时间不使用也不行,迫使你不得不开工,还有不开工意味着职工留不住,一旦光伏产业复苏,招人也招不到。

  一位当地银行负责人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企业开工生产,银行才会不抽走贷款,企业才能保证基本的资金链不断裂。否则,银行也没法交代。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光伏企业工作人员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他们公司2011年的产值是4亿多元,去年是2亿多元,今年1—9月份只有1亿元。目前也只有切片加工业务,多晶硅生产到6月份全部停产了。

  最让占学勤担心的还不是企业亏损,而是光伏的寒流还要持续多长,企业还能坚持多久。他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如果这些光伏企业的设备长时间不用,之后又没有技术突破的话,那么开化全县光伏企业750台拉单晶硅的炉子将全部淘汰,那损失就太大了。整个开化光伏企业投资超25亿元。他说,高峰的时候,一台多晶硅炉子需要300万元,现在只要120万元,贬值贬得太快了。

  就在不久前的9月6日,开化县人民法院颁布破产公告,开化光伏龙头企业——浙江嘉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入破产清算,这给一直在阴霾中的光伏企业重重的一击。

  嘉毅能源是开化县唯一一家有太阳能电池的生产企业。

  开化县一位律师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投资2亿多元的嘉毅能源,法院组织了两次拍卖,6500万元的价格都没人要。

  “如果没有其它办法,光伏企业全部会破产倒闭的。”一位光伏企业老板忧心忡忡地说。

  脱困难题:

  等政策还是靠自救


  如何救援这些光伏企业,整个国家层面都在制定对策。

  7月4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

  “像我们这样的企业,根本享受不到这样的政策。”一位光伏企业负责人对《中国企业报》记者坦言,这些政策主要还是针对大企业、核心企业的,对于他们这样的小微企业,还相当遥远。作为企业,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办法把握当前的政策,探索出一条自身发展的道路。

  其实,在企业自身救援的同时,开化县政府也一直在研究对策,并制定相关政策,帮助企业共渡难关。

  占学勤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为帮助企业,经过调研,他们正在制定相关扶持光伏企业发展的政策,目前正在征求意见,近期即将出台。主要包括这样几项内容:允许有困难的光伏企业某些费用缓交,比如职工养老保险金等;设立1.2亿元的转贷资金。在银行批准放贷之前,可以动用贷款周转金,让企业及时拿到钱,缓解企业燃眉之急;对于走出去的企业,政府给予一定的搬迁费用;鼓励企业以企引企、以企引资,对于引资额度在2000万元的项目,政府给予3%的奖励;鼓励企业兼并、重组、联合,给予一定的支持。

  对于这些政策,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企业家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对于在这种大环境下的光伏企业来说,这种政策基本没有什么实用性,甚至有点华而不实,最多也就是精神安慰。他说,比如贷款周转金,首先是你要符合银行贷款的条件,也就是说银行已经同意你的贷款了,不然,这个周转金根本就发挥不了作用。

  另外一些企业老板则认为,一项政策的出台不可能惠及每一个企业,但是对整个行业发展肯定有利;而一项政策的出台,对你的企业不一定能起到直接的作用,但未必间接就没有作用或者说对你的企业没有作用对其它企业就未必没有作用,关键还是靠自己如何去把控。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国企业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