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利
光伏电站建设可谓一波三折。
2012年前,中国光伏制造业由于价格下滑,外部"双反"等原因陷入困境。在自救的解困路上,大量中上游制造商把眼光投向下游光伏电站领域,寄希望通过光伏电站消化日趋严重的库存,从供应商变成开发商,以谋求新生。这一轮自救让国内大量光伏上游企业选择了光伏电站。
彼时,对于挣扎于生死边缘的光伏企业,选择进入电站只是无奈之举,他们共同目标是建成电站然后整体销售。当然,国家执行每千瓦时1元的较高上网电价,吸引了众多外部投资者。
"一座理论运营25年的光伏电站,8年可以收回成本,保证10%以上的内部收益率。电站一旦建成,就能够获得稳定收益。"正信光伏总裁助理李倩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2013年,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根据各地太阳能资源条件和建设成本,将全国分为三类资源区,下调了上网电价。但是持续25年的稳定收益,依然是一块具有吸引力的大蛋糕。更重要的是,获得这块蛋糕似乎不难。
"未来20年,最有前景的替代能源就是太阳能。"中民投董事长董文标说。8月28日,作为挂牌之后的首个项目,中民投将触角伸向素有光伏产业聚宝盆之称的宁夏。投资300?500亿元,建设3?5吉瓦光伏电站,这一大手笔投资,令一些投资圈人士大呼"看不懂"。
但是光伏行业人士认为,按照目前宁夏光伏电站0.9元/千瓦时的并网价格,3?5吉瓦
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将给中民投带来60?105亿元的现金流,在6?8年内回收成本。按20年的发电寿命保守计算,发电收益达到1200?2100亿元,即使减去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项目利润也在千亿元左右。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曾经一度将电站建成转手即卖的光伏制造企业也开始保留优质电站自用。
"光伏发电的技术相对成熟,拥有可预测的能源产出和稳定现金流,被国内一些发电集团称为晒着太阳的现金奶牛。未来,光伏电站建成之后,将成为成熟的融资工具。"李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