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对外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下称《管理规范》)。此次征求意见的时间为2021年6月22日至2021年7月22日。
《管理规范》主要围绕我国电力储能的发展展开,全文涵盖有六个章节,共计二十五条。其中,第三章备案建设中的第十四条引起行业关注。内容显示“在电池一致性管理技术取得关键突破、动力电池性能监测与评价体系健全前,原则上不得新建大型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项目。已建成投运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项目应定期评估电池性能,加强监测、强化监管。”这一条文被行业解读为国家能源局紧急叫停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不能参与到储能项目建设。
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580万辆,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0%。预测2025年,全球乘用车电动车销量也将上升至1400万辆。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63. 6GWh,同比累计上升2.3%。全球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总装机量达137GWh,同比增长17%。预计到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超470GWh。
新能源市场销量的高速增长带动动力电池装机量的飙升,但不可忽视的是,社会、车企等面临的动力电池回收压力将越来越大。据业内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的退役总量达到了约20万吨,而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升至约78万吨。
目前来说,动力电池的设计使用寿命为5-8年,寿命到期之后并非等于是报废电池。业内人士表示,动力电池退役后可以拆解成模组或电芯,形成小型电池用于低速电动车、太阳能路灯等产品,也可以将多个完整的电池包并在一起,为风、光电等场景做小型储能。
有行业专家曾告诉汽车预言家,目前发电的状况是24小时不间断,而用电方面无论是城市、工业、居民等用电却存在作息性间断,这也就是为何用电方面存在波峰波谷概念的原因。如果发的电用不掉就被行业称为是“垃圾电”,这就导致电力资源的白白浪费。因此利用电池发挥好储能作用,可以实现对峰谷调节。
根据能源局透露,2020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投运规模突破百万千万大关,标志着新型储能基本实现了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度。电动车作为储能方式的一种,有行业预计,电动车储能方式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峰谷差平价。随着储能规模增大,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可达6256亿元。2030年左右,市场规模可达12070亿元。
储能市场规模将达万亿,而能源局出台《管理规范》叫停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参与到储能项目建设。无疑是给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市场浇上一盆冷水。
分析人士告诉汽车预言家,储能电池不同于动力电池。目前按照使用场景划分,电池可分为消费电池,主要用于手机、电脑等消费类电池产品;动力电池,用于搭载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用来“削峰填谷”储能场景。
以动力锂电池为例,新能源汽车的寿命一般在5-8年,而储能项目的寿命一般都希望大于10年。动力锂电池的循环次数寿命在1000-2000次,而储能锂电池的循环次数寿命一般要求能够大于3500次。此外,动力电池要求安全快充,目前普遍采用1C左右充放电能力的能量型电池。储能电池则是需要连续充电或连续放电两个小时以上,因此适合采用充放电倍率≤0.5C的容量型电池。严格意义上讲,新能源汽车退役后的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还存在一定差异。
为了更大程度上保证储能安全,因此能源局提出在电池一致性管理技术取得关键突破、动力电池性能监测与评价体系健全前,原则上不得新建大型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项目。此外,对于新型储能项目在并网调试前,应按照国家质量、环境、消防有关规定,完成相关手续。
原标题:叫停退役动力电池储能建设 国家能源局向万亿储能市场浇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