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局突然发布了《关于整县分布式光伏试点方案的通知》。
要求每个省在7月15号之前,上交整县分布式光伏装机试点方案。
并且划定了,试点装机规模的最低比例:
党政机关在屋顶安装光伏设备的比例,不得低于50%。
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屋顶的比例,不得低于40%。
工商业厂房光伏屋顶的比例,不得低于30%。
农村居民屋顶安装比例不得低于20%。
整套光伏屋顶的成本不到10万,可以使用整整25年。
在正常的日照下,12年省下的电费,就能收回买设备的成本。
用不了的电,还可以卖给国家电网,赚笔零花钱。
没想到吧,房顶不仅能遮风挡雨,还能理财。
但从商业上来讲,让用户突然掏出一大笔钱买设备。
12年以后才能收回成本,很多人是不愿意的。
如果后续要搬家,或者工厂搬迁,设备拆卸起来也很麻烦。
所以现在,比较常见的模式是,有专门的企业来租你的屋顶装设备。
给你租金,或者让你优惠用电。
但同样的问题是,如果你搬家了,或者租房厂子倒闭了。
发出来的电没有人用,建设备的企业就要血亏。
为了解决这个麻烦:分布式发电交易所试点诞生了。
2017年,国家出台了《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的试点文件。
允许拥有设备的人借助配电网,把电卖给周围需要的人。
谁出的价钱高就卖给谁,通过省级电力中心结算。
但由于光伏设备产生的是直流电,必须通过逆变器转换。
经过国家电网的配电设施,才能到买家手里。
国家电网显然不愿意让那些,电费收费标准高的大户。
都去找周边的光伏项目买便宜电,分掉自己的蛋糕。
因此很抵触改革,依旧按平时电价+过网费的标准卖电。
即便在有补贴的情况下,光伏“隔墙售电”也只比地面火电便宜一点。
但矛盾的地方在于,分布式的光伏设备的普及。
对国家电网的运行,也有不小的好处。
虽然光伏、风电都很环保,但发电量则很不稳定。
煤炭火电的比例被压缩的越小,国家电网的调峰压力就越大。
指望一个或者几个超大型的光伏电站。
供给一个省乃至全国,显然不现实。
因此,即便国家电网对分布式电站严防死守。
不希望自己,从垄断者变成收过路费的服务者。
但在“碳达峰”的大趋势下,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普及已经是必然。
分布式发电的市场化交易,“隔墙售电”,也成为必然。
当然啦,不仅能源部,乡村振兴局和住建部都对BIPV相当上心。
随着城市居民的能源消费见顶。
在未来,农村乡镇才是能源消费增长的主力。
原标题:乡村振兴为什么离不开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