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深沉反思投资热之殇 多晶硅巨头为何难逃破产命运
日期:2014-11-18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evan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天有不测陷入困局


尽管乐电天威拥有“投资少、建设快、质量优”的各种优质项目光环,但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却显得无比卑微而渺小。

中国在众多投资者对多晶硅的大干快上之下,导致产能激增,成为了全球多晶硅产能最大的国家,几乎占领了全球的半壁江山,竞争也日趋激烈。而中国生产的光伏产品多数用于出口,随着2008年底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尤其是2011年欧债危机的爆发,我国太阳能电池组件出口严重受阻,供大于求,价格大幅下滑。与此同时,近年来美、韩企业仗着政府补贴及巨额优惠贷款,也以低于其成本的价格向中国大量倾销多晶硅,以此来不断挤占中国多晶硅企业有限的市场空间。 

用“过山车”来形容这几年来全球多晶硅价格一点也不夸张。2009年,多晶硅价格从每吨300万元急剧下跌。在2011年上半年每吨价格大约为60-80万元,到下半年便跌至成本线以下,进入2012年价格更是跌至历史低点12万元左右。而目前,多晶硅每吨售价也仅在15-16万元左右。

面对这样的市场行情,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独善其身。哪怕是行业内的顶尖龙头,也必须接受来自成本与价格的残酷检验,区别在于谁的资金实力更雄厚,谁就扛得更久。乐电天威在这一次的行业危机中,也不得不直面价格跌破成本线的现实,不得不停产准备技改,以期通过新技术降低成本。

2011年11月乐电天威便宣布停产技改,但因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技改推进并不顺利,至今仍未复工。停产3年,乐电天威没有收入来源,身上还背负着巨额债务。截至2013年底,其债务总额约为21亿元。去年,乐电天威年度净利润亏损7.39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再亏0.91亿元,净资产为-5.4亿元。

深沉反思投资热之殇

事实上,面对行业产能的过剩、巨额的债务,乐电天威的破产早在市场预期之中。拥硅为王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回头审视天威四川硅业、新光硅业、乐电天威等等一度辉煌的硅业巨头们,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多晶硅企业为何会走到这一步?

当年,国家下放多晶硅项目审批权限,各地项目蜂拥而上,政策成为盈利的砝码。人人都急迫地想要感受暴利之下的快感,上项目、拿路条,似乎都被赋予了“新能源”的荣誉和特权。截至2012年底,中国在建及已建成的多晶硅企业近70家,投资超过500亿元。

在全球化时代,新能源行业的竞争也是国际化竞争,产业结构受制于国外市场。多晶硅项目的投资热潮带来并不是利益共享,当巨额出口在严重依赖的海外市场萎缩之后湮灭,留下的只有“倾销”和“补贴”的国际贸易争端,以及满眼的产能过剩。到2013年8月,中国在产的多晶硅企业却不超过5家。之后,即使多家企业复产,数量也不超企业总数的20%。更加重要的是,在所谓的“停产潮”中,多家多晶硅企业倒闭,甚至退出了多晶硅产业。“大干快上”后无利可图,多晶硅投资热潮最终在企业屡屡停工破产的教训下退去。

可以说,乐电天威并不是国内多晶硅行业投资冒进的唯一牺牲品。当初一窝蜂地盲目投资,令多晶硅乃至整个光伏行业野蛮生长,产业发展规律遭到破坏,也许市场惩罚还将继续。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金融投资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