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光伏行业不同产业链环节具有以下特点:
(1)上游(多晶硅)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
多晶硅生产总体讲为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多晶硅材料的生产技术长期以来掌握在Tokuyama、三菱、Hemlock、Asimi、SGS、MEMC、Wacker等公司(以上公司被称为多晶硅生产传统七大家)手中。虽然国内企业在引进国外技术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消化和吸收,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能耗高、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此外,由于国内大部分多晶硅料生产企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大多高价引自国外,高额的生产设备的成本分摊到产品上,造成多晶硅成本高出国际多晶硅八大生产厂商(美国的Hemlock、AsiMi、SGS、MEMC,德国的Wacker,日本的Tokuyama、Mitsubishi、Sumitomo)平均生产成本。
具体来讲,多晶硅生产具有以下特点:
①生产工艺决定了多晶硅制造成本
不同的生产工艺决定了多晶硅的制造成本,如改良西门子法生产成本为25美元-35美元/公斤(据了解目前江苏中能硅业的采用改良西门子法生产成本已降至20美元/公斤以下),而代表着现代最新工艺的循环流化床工艺,其公斤能耗将下降至20-40Kwh,能耗为西门子法的20%-30%,总体生产成本较西门子法下降30%左右,该工艺一旦大规模应用,每公斤多晶硅成本最低可逼近10美元。
②闭环工艺大大降低了环境污染
通过对尾气的回收利用,实现全循环、零排放,有效降低了成本,并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
③规模优势
多晶硅制造企业需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其成本方可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内。目前国际上认为产能规模在3000吨以上具有较好规模优势。而多晶硅投资1000吨产能所需金额约1.5亿美元,故多晶硅制造企业若达到规模优势需投资达4.5亿美元。
(2)中游(单晶拉棒/多晶融锭、切片)类似于机械加工,主要为设备投入,对技术要求不高。总体来讲,单晶拉棒/多晶融锭、切片生产为资本密集型,其技术含量不高,主要为设备投入,工艺特点反映为机器设备是否先进。
(3)下游包括电池片生产、组件,电池片生产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组件生产为劳动力密集型行业。
在整个
光伏产业中,电池片生产和组件环节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环节。具体来讲,具有以下特点:
①电池片生产工艺不断改良最终目标为提高光电转换效率,降低衰减率;
②多晶体硅电池成为主要趋势;
③电池组件环节基本为劳动力密集型,因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具有较大生产优势;
④非晶硅光伏电池技术相对晶体硅电池优势逐步降低;
随着多晶硅价格下跌,且非晶硅光伏电池所使用稀有金属价格较高,非晶硅光伏电池成本优势大幅减低。薄膜电池技术发电成本比晶硅电池成本低,但设备投资却是晶体硅电池的7~8倍,前期投资巨大,加上国内的薄膜技术还不成熟,其竞争力不如晶硅电池。
⑤电池组件90%以上依赖出口;
因太阳能发电成本要到2015年之后才有可能与常规发电成本持平,而我国相关补贴政策相对而言尚不完善,故电池组件主要依赖出口。
此外目前国内光伏行业现状是“两头小中间大”:中端组件产能严重过剩,但终端电站建设和平价上网却迟迟没有迈出实质步伐,导致行业严重依赖出口。
商务部网站显示,2014年1-6月份全球光伏电池出口额为74.2亿美元,其中亚洲以38.2亿美元居首,北美洲以15亿美元位居第二,欧洲则以14.55亿美元出口额屈居第三。
⑥电池组件生产为劳动力密集型,对技术和资金需求不高,这种特点导致了我国电池组件生产以中小企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