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纳入法制轨道 智慧凸显法治力量
如今,
光伏新政已经使人们感受到了这种法治的智慧和力量。
在东部的城镇化发展中,这样的企业家和投资者大有人在。他们曾禁不住一些地方借土地流转大搞招商引资的诱惑,一时失去了对发展趋势和开发成本的理性思考,放着更适于在东部城乡建设的分布式电站不做,却举资投向了可以得到一时土地优惠使用的大型地面电站。
这样的急功近利显然让他们吞下了难咽的苦果。在反思的同时也难免会听到这样的怨言:光伏新政要是早一天出台多好!
不可否认,为了实现光伏项目开发的公平竞争、质量监督、工程审批,以及打击“路条”囤积专卖、牟取暴利,法规已经显现出一定的威力。
曾经的光伏乱象成了极好的反面教材。不少有志于西部开发的光伏企业由此看到了真正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契机。没有人再去拼命钻营“路条”,热衷于走潜规则的所谓“捷径”。他们不再眼红于一些地方给予的特殊的“政策”优惠、法外的土地和其他承诺,从而变得比较理性和沉稳。
在西部地区,光伏项目的开发已经倾向于兵团农场、绿洲城镇的集群型分布式电站建设。大的荒漠电站投建也对自然环境保护、电网配套建设、相关产业的协调互动,有了更切实的关注。
因此,新政正在强化着投资建设者以及行政管理部门的理性思考和行为智慧。
于实践中强化理性,在创新中增长智慧
但不可否认的是,新政的落实很难一蹴而就。这里,不仅需要的是认识上的不断更新和深化,还需要有去顽疾的决心和勇气以及化腐生肌的韧性和毅力。同时,在新政的实施过程中还需保持理性并充分发挥智慧。
然而,在新政的贯彻实施上缺乏理性思考已经表现的相当突出。它已经影响到对新政的理解和支持程度,影响到新政的贯彻和落实。例如,夸大光伏产业的财政支持,把惠民扶持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割裂开来,甚至有些地区不顾自己的日照资源条件偏差、不顾电力需求和电网及相关产业的配套环境不足,在当前
光伏发电成本尚且居高的情况下,表现出对光伏的过度热情。为取得新政的电价补贴和财政支持优惠政策,或为维持地方低水平的光伏产业生存,有些地区以优惠条件提供荒田、滩涂、水面和办公用地,有些地区则将光伏纳入扶贫、支农项目…这都给业界造成了一个假象——光伏产业只要再度热起来,大干快上,实现量化产能目标就是新政。
一些地方出现的理解偏差、配套迟缓和行动不力,可归结为对新事物的成长缺乏真正的关心、必要的主动和坚决的支持。有些地方和企业在抱怨新政落实不到位的同时,却依然按陈规办事,从潜规则下钻营出路。这些企业和地方,虽然对新政不乏应和之音,但推进的决心和力度都是涣散的。
当前,这些企业应当虚心学习、更新观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提升能力并累积智慧。能源革命、持续发展需要理性和法治,新政的实施完善需要智慧和力量,理性与智慧激发的定向合力是科学发展,光伏产业可持续成长的能量之源。
可以坚信的是,光伏产业在智慧之光的照耀下必将茁壮成长。
房渊钊:南京索斯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一级建造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