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安现任中国华能新能源铁岭宝力15万千瓦风电项目副经理,10年前他第一次见到了风电场。苍莽的山岭间,一台台风机高耸入云,抬起头,望不到顶,放眼去,又望不到边。瞬间,他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
初生牛犊
带着几分惊喜、几分憧憬,闫安在华能新能源辽宁分公司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彼时,新能源产业被确立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华能在辽宁地区同时开启了多个新项目的建设,已投产风电装机容量也在区域内排名前列。
初出茅庐,青春热血。闫安同大多数“90后”一样,敢闯敢干。在阜北风电场实习的日子里,从接受场级和班组级培训、学习安全及运检规程,到值班报表、设备巡视,每一项工作、每一项任务,他都认真对待。一个月后,勤奋好学的闫安第一次背画完成风电场一次系统图。沾沾自喜的他自认为掌握了整个风电场的脉络,开始跃跃欲试。但由于还在实习期,他始终没有上手的机会。
“班长,我来。” 2012年初春的午后,场里进行35千伏风机进线组开关柜送电模拟操作,闫安自告奋勇第一个答题。检查开关位置、拉开接地刀闸、摇小车,闫安的操作娴熟而快速,但在开关柜合闸前却忘记了拆除站外终端搭接地线。平日脾气温和的班长大声喊“停”。闫安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吓住,转而惊觉“幸亏自己只是在模拟操作”,后背瞬间冒出一层冷汗。
安全无小事,这次经历让闫安彻底地“踏实”了下来。他开始对照图纸逐个设备、逐条线路学原理,经常向前辈们请教,有老员工出门巡检,只要有空他一定会跟去。
闫安知道,在接过前人的接力棒之前,自己要储备的东西还有很多。
独当一面
尝跂而望,不如登高博见。2012年9月,闫安竞聘上岗来到了锦州后尖山风电项目建设现场。“终于可以上手,亲自建一座风电场了!”闫安心喜。然而迎接他的却是荒山野草、漫天黄沙,以及严寒酷暑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里,闫安一待就是三年。
在后尖山,他主要负责场内集电线路、箱变安装管理和部分征地工作,学流程、查规范、看图纸、审方案,从对外沟通到内控管理,一切从头干起。
东北的冬天哈气成霜,零下一二十度的山上,风电施工仍然紧张有序。每天,闫安都捂得严严实实,隔几小时就进行一次基础保温状态巡视,即便晚上也不能中断。北风呼啸,风夹杂着雪花打在脸上生疼。
寒来暑往,转眼后尖山项目的集电线路铁塔很快便迎来验收。“以前师傅带着我巡塔,他总能从敲击的回响中判断铁塔连接螺栓是否松动。”闫安忘不了师傅的反复叮嘱,“螺栓松动的铁塔,遇到大风等极端天气很可能倒塔、失电。”他每天都跟随师傅耐心细致的对全线127基铁塔进行逐基验收。
8月份30多度的高温天气里,他们自带干粮,连续15天徒步验收。有的塔基一直验收不合格,光施工班组就换了6次。业主参加验收,本就“多此一举”了,闫安还这么严格,这让监理工程师叫苦不迭。就这样,闫安成了诸多长者眼中最较真的年轻人,也成了参建单位口中比规范还严的业主专工。但3个月后,在质量监督和并网验收中,闫安拍着胸脯保证:所有的铁塔随意检查。
2015年,闫安被派到华能新能源浙江筹备处,援建云和黄源风电场。经过几年的历练,闫安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为高质量完成投产目标,他快速进入状态,带领风电场运行人员进行单体调试、联合调试,并用时5天完成一次、二次系统图绘制,完成运检规程、管理制度修编,同时组织开展安全培训,通过现场实物讲解、模拟操作等方式提高运行人员的业务能力,确保了云和黄源风电场从基建到生产的平稳过渡。援建的半年时间里,闫安时常熬夜至凌晨以后,敬业的精神和专业的水准让浙江的同事对他赞许有加。
奋斗青春
奋斗是青春的底色。这几年,风电行业逐步迈入“平价时代”。已经转战辽宁分公司基建工程部的闫安开始接触大量的新能源项目,横向比对、纵向分析,如何使这些项目进一步降本增效?他开始思考基建创新。
2016年,阿尔乡光伏项目启动。闫安发现初步设计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于是和同事们一起组织设计单位、设备厂家论证新工艺、使用新技术。最终,项目采用 “跨接”方式形成场内35千伏集电线路设计方案,优化了逆变器设备选型和通讯方式,并使用箱变多容量“匹配”,一系列措施下来,不仅有效节省了施工工期,还大幅降低了工程造价。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奋斗者。短短三年,闫安的创新小有成果,“智慧基建-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的创新应用”、“安全质量督导组在基建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的实践”分别荣获新能源辽宁分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一等奖、二等奖。
今年1月,闫安又有了新身份——铁岭宝力15万千瓦风电项目副经理。宝力项目是新能源辽宁分公司近十年来装机容量最大的项目,也是华能在辽宁地区首个平价上网项目。如今,闫安正在这一新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青春风采。
原标题:华能闫安:创新不止的新能源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