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各地提出各自“双碳”目标后,新一轮的绿色能源发展进化拉开进程。7月8日,明阳智慧能源集团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张启应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能源最核心的是依托于未来的技术发展。风电技术发展有它的脉络和规律。数十年来,风机从结构、关键设备材料、智能化控制等方面不断创新迭代,为推动风电提质增效探索更多有效路径。”
记者:6月明阳智能发布了首份碳中和报告,明确了2023年底前可以实现自身的碳中和目标,明阳智能如何描绘这一碳中和蓝图?
张启应:首先,企业自身用能的能耗降低是必要的。明阳智能通过数字化管控手段实现所有生产基地的高效用能。其次,明阳智能的生产基地遍布全国,在生产基地的选址上更加倾向于风光资源充沛的区域,在这些基地,厂房屋顶多建有屋顶光伏电站,利用分布式新能源供给的绿电来支持生产用能。再次,企业通过鼓励员工绿色出行来实现减碳。最后,在供应链方面,我们也提倡供应链与明阳智能一道为实现自身2023年底碳中和目标共同发力。
记者:风电平价与“双碳”目标对绿色能源发展的新需求背景下,明阳智能如何看待技术的驱动因素?
张启应:技术的本质发展驱动的因素有三个:第一个是需求;第二个是组合;第三个是迭代。风电产业也不例外,通过不断的组合和迭代适应环境,形成新的技术和创新经济,驱动整个社会不断的发展。多年来风电技术不断进化,当前,风电平价与“双碳”目标对绿色能源发展的新需求,将促使风电度电成本继续降低。平价需求的到来,无论是陆上风电还是海上风电,风电整机商从不同的角度,从材料、结构、工艺、生产、制造以及商业模式这几个维度都去创新。同时,未来风电制氢的推广应用也将催促成本继续降低。
随着风电度电成本越来越低,陆上风电方面例如“三北”地区的部分区域,风电的度电成本已经实现比传统能源还低,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趋势。在海上风电方面,由于风机的造价占到总成本的三分之一,整机商除了在技术方面持续创新来降低这部分成本外,国家目前也采取多种措施政策来引导降低非技术成本也至关重要,这两方面共同发力将带来海上风电度电成本的明显下降。
记者:明阳智能在大功率风机研发领域一直走在行业的前列,目前在大功率风机研发方面有哪些布局?风机大型化关键的技术突破点有哪些?
张启应:风机大型化一直是明阳坚持的技术发展路线。2020年7月7日,明阳智能率先发布了单机容量11兆瓦的MySE11-203,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也是全亚洲最大的海上风电机组机型。今年,明阳智能将发布更大容量的风机,致力于早日站在世界的整机舞台代表“中国造”比肩国际领先制造水平。
大型化风机的可靠性至关重要。明阳智能一直坚持的半直驱混合动力方案,在此方面有诸多优势,第一是高可靠性,它的齿轮箱和航空器所用的齿轮箱从基因上是一样的,航空领域对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同时,风机的效率也非常高。技术可靠性,最重要的是基因的可靠性,技术本身的可靠性,所以传动链进化的越来越可靠。
另外,风机大型化关键的技术突破在于叶片,一方面是风机结构的不断进步,从最早的风机单叶片到现在多见的三叶片结构风机,未来可能会形成多叶片结构。另一方面是叶片材料的不断创新,材料的发展对风力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叶片材料从玻璃纤维到后来的高膜量玻璃纤维,再之后是碳纤维,但碳纤维价格昂贵,明阳将碳纤维和玻璃纤维进行混编,这样一来,叶片不仅越来越长,而且越来越轻,从而提升发电量增多,有效降低度电成本。明阳一直在叶片研发方面持续突破,同样,叶片做大的过程中,也面临需要技术与材料之外的挑战,例如在运输设备方面是否可以完成超长叶片的转运,生产制造基地的翻新扩建等问题。但这些问题都不是难以逾越的,企业在制定产品设计之初提前预判,及早布局方可助力企业大型化风机的研发制造。
原标题:明阳智能张启应:技术的基因是风电产业在未来能源结构中脱颖而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