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各种先进科技,投入巨资建设海绵城市,但依然一夜之间就暴雨成灾。千里之外,则是山火和热浪肆虐北美,洪水席卷欧洲……
我们的城市怎么了?我们的地球怎么了?
这早已不是某座城市可以回答的问题,但仍是每座城市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在此之下,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唯有携手合作,共同进步,才能真正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拯救地球,让城市更低碳、更生态、更可持续,这是人类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是中国面向未来的关键词。
中国已向世界重申碳减排目标,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作为碳排放核心的城市同样是挑战巨大,也机遇重大。如何化挑战为机遇,既需要“自力更生”,向世界贡献先进经验和模式,也需要“他山之石”,向世界已有的先进经验和模式学习。
一大批中国企业也已投入到这场攸关未来的攻坚克难中,包括向世界贡献经验模式,以及向世界学习。
7月19日,腾讯研究院、腾讯新闻、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科学探索奖联合主办的“腾讯对话·Tencent Dialogue,始于2020”节目,便请到腾讯CXO、高级执行副总裁网大为(David Wallerstein)对话芬兰-赫尔辛基市市长(Jan Vapaavuori)。以“城市与科技企业的碳中和之路”为主题,展开对话,并分享了赫尔辛基——全球最宜居、最幸福城市的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经验。
【“您是不是真心要减少排放?”】
“这个您,不仅是市长本人,而是整座城市”……
赫尔辛基,芬兰的经济、政治、文化、旅游和交通中心。
它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拥有400多年的历史,同时也是一座现代、科技、活力之城。它是工业之城、贸易之城、文化之城,是芬兰最大的港口和最重要的交通枢纽,还是芬兰最大的工业中心,不仅是机器制造和船舶工业的中心,也是印刷和服装工业的中心。
但这座经济热络、产业发达之城,已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也是全球幸福感最高的城市之一,是世界著名科技之都和环保之都。
既实现良好的产业与经济发展,也在生态环保和宜居上独树一帜,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源于对赫尔辛基在经济发展与生态可持续之间修炼出的高超平衡艺术。
赫尔辛基为什么可以取得这样的成绩,用市长杨·瓦帕沃里(Jan Vapaavuori)的话总结,是要从顶层思维开始,从内心清楚减排的意义,并以整体观去全面地做好基础工作,然后意志坚定地执行。
杨·瓦帕沃里担任过经济事务部长、住房部长、欧洲投资银行副行长,2017年6月成为赫尔辛基市市长。他一上任,便提出将赫尔辛基打造成“世界上功能最强的城市”,并将自己和团队的工作重心聚焦到——关注可持续增长、数字化、全球问题的解决,以及为幸福生活创造最佳条件,并且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35年实现碳中和。
赫尔辛基市长杨·瓦帕沃里
杨市长说,经济增长和碳中和之间是可以平衡的,“经济增长的先决条件甚至可能变成推动可持续发展政策,同时减少排放。”
他还强调:“拯救地球很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意。那些在这一行业的先驱者很可能也是最有可能同时推动经济增长的国家。”
他认为,做好低碳减排,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基础性工作,着眼大局,这很重要。”
“首先是需要知道您想要什么,您是不是真心要减少排放,而且这个您,不仅是市长本人,而是整座城市。”他说,如果不是真的想减少排放,或者还没想清楚,而只是把它当成要在某一年实现某个目标的形象工程或功利性任务,是无法实现目标的。
只有从内心真正认识到“您真的需要它,而且深入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并且意志坚定,然后才有可能去采取任何切实的步骤,并达成目标”。
借用中国的话来讲就是,要先有美好的初心和使命,然后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与初心、使命、意志对应的是,杨市长认为,实现低碳并没有灵丹妙药,也就是并无捷径可走。他说,人们经常问他,为了实现碳中和,需要通过哪些项目实现?
而他的回答都是,这与程序或项目无关。“它关于整体观,是一个全面的方法。”用中国话来说,就是要全面、深入,而且从点点滴滴做起。他说:
“这是在这一领域取得成功的唯一关键。”
杨举例说,在欧洲的讨论中,有些人认为监管至关重要;在美国,则相信技术将是解决方案。还有一些地方,尤其是在西欧和北欧国家,更倾向于相信人们的行为改变,也相信增强意识可以实现碳中和。
而他的答案是,上面这些都是需要的,而且是全部需要的。
他说:“不需要在增强意识、技术或监管之间做出选择,实际上它们都有作用,您需要了解它们是相互联系的。”
他以当下流行的建筑减排为例论证说,做好这项工作,事实上既需要监管,也需要技术,同时还需要人们的使用行为来支持。也就是:
“My point is that there are no silver bullets”(我的观点是,没有“灵丹妙药”)。
“您需要整体观、方方面面都很重要、您需要了解排放源到底有哪些。您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观点,全面的方法。您需要做出承诺、坚持不懈。”
目前,赫尔辛基已在2017年的基础上减排大约30%,而且一直保持着经济的增长,这个数字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其人均排放已经减少超过40%。
他说,仅是这一行动,就将使全芬兰的排放减少2%,让赫尔辛基市减排20%,让当地能源公司减排40%以上。
因此,杨·瓦帕沃里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我相信将在2035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事实上,我想会提前几年达成。”
【整体观之下的关键点】
杨市长在现场强调,一座城市最重要的使命,是为幸福生活创造最好的条件。
城市是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复合体,要做到对城市空间的低碳重塑,系统性规划和关键点落地,都是十分必要的。
他们做的第一步,就是抓住碳中和挑战的要点:“当我们起草2035年赫尔辛基碳中和计划时,当然是从测量排放源开始的。”
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最大的问题。
杨市长说:“我们最大的排放源,是城市供暖,占比超过50%。第二大的是交通。”
这也是我们熟悉的主要矛盾方法论,抓住核心问题,实践起来自然会事半功倍。就像杨强调的:“如果城市供暖造成问题的50%,那么它也需要占据解决方案的一半。如果一个问题引发20%的挑战内容,也应该代表20%的解决方案。”
其次是,这些问题的归属也不同,例如供暖和交通是完全不同的部门。
这样,针对不同类别的问题,也要认清问题解决方案的差异。
杨市长说:“当谈到给城市供暖时,问题在于使用化石燃料,尤其是赫尔辛基依靠煤炭采暖。”
所以解决的思路,也是围绕着如何摆脱煤炭的能源地位来进行的。
杨市长给出了两个同步方案:“第一个是应该努力减少对能源的需求。所以,需要更节能的建筑,以减少能源需求;第二个是用可再生能源来替代煤炭,这就是我们所做的事情。”
在这两个方向上,赫尔辛基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一方面,赫尔辛基市每年保持着1%的增速。而在过往20年里,其使用的能源总量,却没有增长,这就是能源效率提升带来的成绩。
另一方面,在替代煤炭的技术解决方案上,赫尔辛基选择了热泵和余热回收等技术。同时,利用热电联产和配电系统的建设,赫尔辛基中超过94%的家庭实现了并网,也有利于系统层面的精细运营和高效分配。
【能源挑战赛技术迭代为前提】
不过,杨市长特别强调,要考虑到技术的迭代性。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被任何技术系统锁定。5年后或10年后肯定会有更好的技术,那么今天创建这个系统应当尽可能灵活。”
同时,市政府与能源公司都明确,今天的技术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不能解决整个问题。
为此,赫尔辛基积极践行虚心好学和开放共创的精神。
杨市长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决定向世界其他国家求助。当然,这不仅能帮助我们,因为我相信我们得到的所有解决方案,或者许多解决方案可能最终不会在赫尔辛基使用,对我们没用,但会对其他一些国家有好处。”
赫尔辛基还发起了一个全球竞赛“赫尔辛基能源挑战赛”,一等奖是100万欧元。通过联合多伦多等城市和全球机构,整个活动持续了一年,并获得了世界经济论坛和欧盟委员会的支持。
对这一策略,杨市长很有信心:“如果有人解决了赫尔辛基市的供暖问题,对这座城市来说就不是100万美元,不是1000万美元,也不是一亿美元,而是价值数亿美元。”
“我们没有得到任何堪比诺贝尔奖的解决方案,但我们得到了很多有趣的解决方案。”
在交通方面,赫尔辛基的解决思路是在出行载具与出行规划上做文章。
正如杨市长所说:“汽车制造可能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活力的行业,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我们正在朝电动汽车方向迈进。”
【城市规划以人为尺度】
在城市规划上,杨非常赞成一些北欧城市,做到了让居民自然而然以步行为主的设计。
他认为:“如果能够规划、发展和建设城市,要尽量以人的尺度来设计。”
由此,当今天的世界,仍在经常谈论“50分钟出行圈”城市的时候,在赫尔辛基,已经构建了“5分钟出行圈”。
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大部分东西都在步行距离之内。这自然意味着,城市的机动出行更少,污染更少,排放也更少。
当然,如网大为提到的,不是每座城市都有这些新技术领域的专家,且有的城市还面临着如失业、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弊病。它们如何在面对新的碳中和挑战时,更有章法呢?
杨市长给出的回答,“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我认为这一切都是关于人的。”
也就是招募优秀人才的问题,就像腾讯这样的私营企业,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一样。
城市也需要,“在政府营造工作业绩好,工作场所充满活力的氛围和大家努力建设更加美好的城市、国家和世界的品牌形象,这样才可以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雇主。”
这种氛围,才是一个有才华、年轻现代、雄心勃勃的人想要工作的环境。
杨市长提醒道,这需要城市能够传达一个战略、一个使命、一个愿景,就像赋予人们权力一样。
正是基于以上的通盘思考,杨市长班子针对供暖、交通、电力消耗等重要排放源,分别制定了针对性的策略,提出了包含147个要点的行动计划。
《计划》中,涵盖交通运输方面的有30项行动,建筑方面有57项行动。另外还有60项行动,涉及消费、采购、共享和循环经济,减少居民碳足迹和推进智能清洁业务(Smart&Clean business)。
可以说是面面俱到,而又专项推进。
对话中,杨市长自豪地说:“我是地球上第一个在城市环境中收到无人机送来午餐的人。”
背后的原因,则是正在开发这种服务的公司,认为赫尔辛基市是这种技术试点示范的最佳试验台。
的确,一个有吸引力的、功能完善的城市场景,可以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多的共创预期。
正如杨市长所言:“有数十万的公司,有着与这座城市‘共创’的想法。这就是为什么最佳的城市变革案例,是从解决城市的现实挑战开始。这样,我们就可以邀请商界加入,尝试找到新的解决办法。”
【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先行者】
赫尔辛基市的探索,并非闭门造车,而是以开放、共创为核心。
一方面,在内部建设中,赫尔辛基从意见征集、解决方案制定,到人才搜寻、技术革新等,都致力于集中全球优秀成果来完成共同创新,打造低碳新模式。
另一方面,在对外宣传和经验共享上,赫尔辛基市同样不加吝啬。
比如此次结缘腾讯对话节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正如节目的slogan(口号):“和大师聊聊天,给你一个理解世界的角度。”
这一节目,旨在搭建具有独到全球视野、行业观察视角及顶级学术高度的国内外交流平台。
节目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面向公众、面向行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把人们关心的议题,同全球视野、企业视角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朝着推动碳中和共创合作的方向,腾讯也已经在路上了。
2021年1月12日,腾讯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成为中国首个明确表态碳中和的互联网企业。
4月,腾讯成立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并专门设立了“碳中和实验室”,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助力相关行业和全社会实现碳中和目标。
在数据中心方面,腾讯通过降低数据中心能耗从而实现碳排放减排。其采用T-Block技术的节能效果,相当于每年种下3.6万棵树。
同时,腾讯尝试通过清洁能源的使用来实现节能减排,以腾讯云清远数据中心为例,该数据中心配备了大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屋顶。
除此之外,腾讯还在欧洲与部分火电厂合作打造智能火电厂;针对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痛点,腾讯云发布了智慧能源领域综能工场、能源认知大脑、企业电像、智慧加油站四大产品。
此次对话节目中,网大为也代表腾讯,为市长杨·瓦帕沃里讲述了技术创新的共创能力。
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
他认为:“围绕着人工智能创新,利用软件来快速产生效率,这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最大机会之一。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需要开发越来越多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
在2018年腾讯WE大会上,网大为就曾率先提出,腾讯将打造“会救命的AI”,并利用AI技术解决地球级挑战:“科技的发展必须用于解决地球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我把它称之为FEW(Food,Energy,Water),也就是食物、能源和水资源。这些问题是人类未来需要面对的最重要、最基础的问题。”
此后,这一理念被称作AI for FEW。
6月28日,在2021年国际能源变革对话中,网大为更详细地阐述了AI for FEW的落地内容。
他相信,作为互联网行业优势要素的云、软件、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面临着重构能源生态系统的重大机遇,就是所谓的“能源互联网”。
在这一概念框架下,无论是涉及定价和税收等市场规则,还是在能源行业中用于分析、预测或者驱动的工具,都可以获得更为便利高效的软件助力。
可以看到,腾讯非常注重借助AI驱动、软件驱动策略组合的共创效应,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优化能源利用水平,从而借助践行“科技向善”理念,提升人类生活质量。
引领城市发展的经验,显然是无价的。
如果说世界成为地球村,仅仅是信息意义上的广度和速度的单向扩张。那么,在国际共同关心的碳中和领域里,从国家到民众,从企业到专家,其共创共建共赢的行动与决心,则彰显出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
这种精神,将持续推动各区域碳中和目标的加速完成。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城市会如帕特里克·格迪斯在《进化中的城市》说的:必须不再像墨迹、油渍那样蔓延。一旦发展,它们要像花儿那样呈星状开放,在金色的光芒间交替着绿叶。
科技向善,只为人类生活得更美好,也为重新释放城市本应拥有的活力与和谐。
原标题:对话赫尔辛基市长:低碳之下的城市美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