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公关是一门科学和艺术,能掌握其精髓的企业基本上能在政府、媒体、员工、客户、合作伙伴关系上游刃有余。而多数
光伏企业在遭遇危机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删除稿件。
撤还是不撤?是个问题。不撤吧,负面新闻一直“屹立”在那里,随时搜索得到,觉得闹心。撤吧,媒体不愿意(不良媒体除外),怎么办?事实上,企业完全可以积极地与媒体沟通,就这一事件的原委向公众作解释,以进一步的报道重塑公司的形象。
企业对突发事件处理好坏关系着自身的形象,如果你是上市公司,则有股价大跌的风险,不可马虎。
“企业在关键事件上‘失声’,则会有其他‘权威’代替企业说话。”某外资企业高管表示。他认为,在权威分散的时代,企业被迫要求更为开放、透明。无论企业是否参与公众对话,有关该品牌的讨论一直存在,利益相关群体始终在线。
再回到美通社年度论坛。在企业传播奖颁奖环节,有几家光伏企业获得了奖项,其中包括无锡尚德获得了“优秀传播奖”。对此,笔者颇有质疑,无锡尚德今年年初才破产重组完毕,也才获得新生,怎么就获奖了呢?
笔者询问美通社一位好友这个奖项的评定标准,她解释说,无锡尚德在重组之后的披露信息还是挺及时的,此刻还坚持把传播做好更显难得。
想想倒是蛮讽刺的。当初尚德就是被媒体“拉”下水的。媒体接二连三的报道和跟踪,让尚德的反担保骗局和利益输送大白于天下,企业隐匿行为无处遁形。尚德彼时十分得被动,因为漏洞越来越大,两年时间由神坛一步步走向衰竭。
成也媒体,败也媒体。这一切离不开企业平时的公关行为,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健全,无漏洞可破。
在光伏行业,也有将公共关系处理得妥妥的企业,他们平时就与媒体、机构、合作方保持良好关系,会积极主动地配合媒体工作,真实、客观、及时地提供给他们所需的信息,保证企业与大众之间信息传播的及时畅通,增加事件透明度。
企业公关,除了与外界作沟通,也少不了与员工间的沟通。因为很多时候,“马蜂窝”就是自己员工给捅的。企业应主动倾听员工呼声,解决员工实际困难,以防员工和企业之间沟通不畅,形成屏障,员工“一时想不开”或者无处申诉,只好借助于媒体手段“申冤”;再或者,就出现跳楼的极端事件。如此一来,企业公关的主动性就转为被动。其实,企业对员工关系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员工每天骄傲地来上班(通用电气高管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