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上百个国家作出在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承诺,尤其是中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标志着世界能源结构将发生大的变化,全球经贸格局的理念、技术、标准、规则、市场需求都将围绕绿色低碳这个关键词进行重构。当下,较早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中国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备受关注,中国相关行业头部企业的一举一动也时刻牵动着市场敏感的神经。
“全球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已成共识,碳达峰、碳中和将会带动工业革命以来技术结构、产业结构的变革。传统能源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具有极强成本优势的光伏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也将获得更多走出去的机会。”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牛新伟日前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说,光伏行业已经成为中国的亮丽名片,以其高性价比备受各国客户欢迎,头部企业海外市场出货占比均处在较高水平,真正实现了走出去。
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便是中国光伏行业的头部企业代表之一。目前,晶澳在全球拥有12个生产基地,在海外设立了13个销售公司,销售服务网络遍布全球135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广泛应用于地面光伏电站以及工商业、住宅分布式光伏系统。截至2020年底,该公司产品累计出货量达63GW,连续三年蝉联全球前三。
牛新伟介绍说,从成立之初公司就树立了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在紧盯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等主要光伏市场的同时,积极布局南亚、东南亚、澳洲、中美、南美及中东地区等新兴市场。公司组件产品在全球各国家和地区的出货比例,基本与全球各国家和地区的新增光伏装机量比例相近,近70%的组件产品出口海外市场,近30%组件产品供应国内市场。
不过近年来,受大环境影响,光伏产业的产业链供应还存在一定不稳定性,造成价格和行业形势的波动。例如,各国的政策不确定性和光伏领域贸易摩擦不断将给光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越南、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对光伏产业政策的动态调整或者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的更新,将对光伏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经营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国际贸易保护风险则来自于一些国家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美国、欧盟、印度、加拿大、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曾相继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过“双反”调查、保障措施调查或上调关税。
为此,晶澳给出了这样的应对之道:
在技术研发上,晶澳持续加强科技创新,进一步降低光伏电站建造成本和发电度电成本,并提升产品和品牌价值。例如,晶澳推出的超高功率组件 DeepBlue3.0,叠加了多种技术,在进一步降低光伏电站建造成本和发电度电成本的同时,也通过引领下一代N型高效电池组件技术产业化,保持电池研发能力的行业领先优势。
在产品品质上,得到了Intertek、EuPD Research、SolarIF、中国实验室评定委员会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光伏行业第三方权威机构的认可,通过了ISO9001:2015、ISO14001:2015、IEC TS62941:2016和OHSAS18001:2007等管理体系认证,其光伏实验室和光伏产品也通过多项认证。
在生产经营上,晶澳发挥国内生产工厂的成本优势,供应国内和全球市场客户,同时,在马来西亚和越南的海外工厂可以有力地保障海外个别国家市场的组件供应,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组件产品。
“这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国际贸易壁垒,也解决了当地就业问题,拉动了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牛新伟说,在新的形势下,公司致力于打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不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努力降低自身碳排放水平。
目前,晶澳产业链各个环节均有生产基地获评工信部“绿色工厂”,在低碳、环保等方面获得国家级认可,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于研发、生产、包装、物流和产品回收等环节,保证产业链环保性,实施了绿电供应、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加强办公节能管理等措施。
“不仅如此,我们还在遵守国际准则和各国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先后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中国企业反舞弊联盟、中国企业气候行动、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阳光诚信联盟等机构,还与投资者、上下游合作伙伴、员工、社区等共同构建了长期发展的生态价值体系。”牛新伟介绍说,为此,晶澳荣获了2021 EcoVadis “企业社会责任成就认可银奖”。
“对于中国光伏企业来说,要始终将技术研发作为立足之本,持续加大先进技术的研发力度,积极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推动更高效组件产品的量产应用,从而推动度电成本降低,加快推进平价上网步伐,打造品牌强有力的标识,提升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牛新伟说,随着以后市场的逐步扩大,各方对产品技术品质提出了较高要求,社会也更加关注企业在社会责任、碳中和方面的实力。
原标题:晶澳太阳能牛新伟:积极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迎接能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