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上市,上到倾家荡产”,为了公司上市,10年前荀建华不会想到会葬送自己打拼半生的事业。
如今,已经59岁的荀建华在交出公司控股权后选择了套现离场。根据亿晶光电7月10日公告,荀建华一家将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方式减持其手中所持有的亿晶光电全部股份,累计11.34%。
若是按照7月30日的60.23亿元的公司总市值计算,荀建华家族的减持金额为6.83亿元。如果在2022年1月14日减持完毕,作为亿晶光电的创始人,荀建华18年的光伏事业将落下句点。
实际上,在光伏产业中溃败出局的不仅只有荀建华,甚至还有不少光伏首富,他们突然登顶又坠落,令人唏嘘,比如无锡尚德的施正荣、江西赛维的彭小峰、汉能的李河君。
如今处于舞台最中心的,则是隆基股份,在单晶切换多晶道路上,凭借着技术优势,它连续多年被评为最赚钱的光伏企业,其创始人李振国、李喜燕夫妇在2020年以475亿元身家成为陕西首富。
在国内短短20年的光伏产业发展中,虽说是厚积薄发,但很多企业以及开拓者没能熬到如今的“薄发”。尚德、赛维都走上了破产重组的道路,汉能也早已从香港退市。
作为曾经最有望成为光伏龙头的亿晶光电也已被荀建华“卖身”房地产开发商,如今再减持套现离场后,又一代光伏大佬退场了。
01、借助时代东风“扶摇直上”
荀建华是伴随中国光伏行业的发展而崛起的第一代光伏人,他的起点从江苏金坛市开始。
1962年出生的荀建华,年仅21岁就担任了金坛市中山陵园林花木公司总经理,之后1990年又担任金坛市汤庄喷灌出水管厂厂长。
1994年,32岁的荀建华接手了常州现代通讯联合公司光缆厂,彼时的厂子是一个固定资产不足300万元,亏损超过500万元的公司,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荀建华用了5年时间就创造了“奇迹”,将企业发展成为一家年销售额近亿元的企业。这也给了荀建华进军光伏产业的资金和信心。
彼时,政策的东风也吹到了光伏行业,1998年中国政府拟建设的一个项目,即是国内第一套3MW多晶硅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中国光伏产业的序幕由此缓缓拉开。
多晶硅是单质硅的一种形态,多晶硅材料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太阳光伏电池的原材料,处于信息产业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最前端。进入2000年后,多晶硅产业的发展与光伏产业变得休戚相关。
正是这一年,37岁的施正荣带着14项太阳能技术发明专利回国,并于2001年创办了光伏企业无锡尚德。他曾放言“给我800万美元,我给你做一个世界第一大企业。
2002年,无锡尚德的第一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投产。在施正荣创立无锡尚德的第二年,荀建华就放弃光纤光缆业务,转身光伏太阳能产业,创立亿晶光电,为日本夏普和三洋代工光伏电池原料。
伴随着国内光伏产业爆发,国内企业迎来高光时刻。2005年,无锡尚德成为第一家在纽约成功上市的民营光伏企业。2006年,施正荣也凭借无锡尚德坐拥23亿美元的身家,成为中国新首富。
巨大的财富效应下,中国光伏企业迎来了一波上市潮,2006年常州天合、江苏林洋新能源、浙江昱辉阳光等相继登陆资本市场。
同样,荀建华也动了上市的心思。2008年,亿晶光电宣布计划2009年A股IPO上市,如果能实现A股上市,其规模将成为A股中毫无争议的光伏产业龙头。
但这条上市路,荀建华与亿晶光电走得一波三折。
02、借壳上市却埋下隐患
虽然荀建华有一颗上市的心,但他并不擅长资本运作。
首先,荀建华低估了在国内上市的时间成本。彼时,在A股从辅导到上市往往要三年左右,而且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众多,这让迫切希望尽快上市的亿晶光电改变了主意,于是借壳上市成为一条捷径。
这个时候,主营果蔬加工、业绩处于亏损境地的海通食品正在寻找优质资产以摆脱困境。在各种牵线搭桥和交易运作之下,双方敲定,亿晶光电将借壳海通食品上市。
2011年底,这桩借壳交易正式完成,亿晶光电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上海A股上市的纯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企业。但在这份重组方案中,业绩对赌的条约也成为了荀建华的“噩梦”,因为荀建华没有料到光伏行业的“寒冬”说来就来。
2011年,“双反”调查给了国内光伏企业一记“当头棒喝”,整个行业进入至暗时刻。第一个倒下的就是曾经的巨轮无锡尚德,两年后,无锡尚德被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破产重整,一代光伏王者退出江湖。
之后,成群的中国光伏企业像韭菜一样一片片倒下,亿晶光电虽然没有倒下,但由于当初业绩对赌中,2010年至2013年,预测净利润为3.04亿元、3.49亿元、3.67亿元和3.39亿元。若实际净利润数小于承诺数,荀建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将以现金补足。
最终,出乎预料的经营状况使得亿晶光电于2013年4月重新变更利润补偿方式。即使这样,荀建华最终完成利润补偿,时间也到了四年后。
至此,荀建华已经“筋疲力尽”,在完成利润补偿后,荀建华辞去了公司的所有职务,同时,也将亿晶光电的控股权交给了勤诚达集团,是一家深圳的房地产企业。
为了“还债”,荀建华所持有的股份也是一减再减,财富也在不断缩水,从2011年的39亿元身家到如今已剩不到7亿元。
03、看中国光伏20年
亿晶光电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光伏产业从无到有,从落后到领先,是行业不断变迁中的一个缩影。
初创一代的光伏企业其实做的都是体力活,利润微薄,真正赚钱的大头都被国外企业赚走了。当时的光伏企业要技术没技术,要设备没设备,要材料没材料。比如当时主要原材料90%以上产自国外,多晶硅核心技术垄断在美德日等国手中,甚至很多关键技术设备也都依赖进口。
2013年,在国际市场上遭遇“寒冬”的情况下,政府出台了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光伏发电实行度电补贴,为光伏企业带来一抹“暖阳”。
也是2013年,如今的光伏龙头隆基股份掌握拉晶技术和金刚线切割新工艺,在传统的多晶硅技术之外另辟蹊径,走出了单晶硅片路线,推广至全国。
相比多晶硅,单晶硅的晶体结构相对完美,就好比一个基因优良的孩子,本身体质就很棒,这些优势从根本上决定了单晶硅是高效晶硅电池最为理想的晶体硅材料。
隆基股份如今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棒和硅片制造商,隆基股份的主要产品包括6英寸、6.5英寸、8英寸单晶硅棒、单晶硅片,以及M1、M2规格单晶硅片,主要应用于各类太阳能光伏电池。截至2021年7月30日,隆基股份市值已经高达4651亿元。
如今的中国光伏已经拿下多个世界第一:中国光伏制造业世界第一、光伏装机量世界第一、光伏发电量世界第一。
而对于那些被大浪淘沙的企业来说,越是惨烈,越能看到进步,就是这样前赴后继,不断摆脱国外技术的依赖,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推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并保持技术的迭代创新。
原标题:一代光伏大佬黯然离场!从买壳上市到“卖身”出局,身家仅剩6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