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岭自治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关岭”总体目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条件,大力支持以光伏项目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发展,通过“光伏+石漠化治理”“光伏+高效农业”等模式,改善生态环境,让荒山荒坡披绿“生金”。
在关岭自治县延绵起伏的大山之上,一组紧接着一组、一排紧挨着一排,依山势沿坡型延伸的光伏发电站漫无边际,十分壮观。地处北盘江北岸的关岭,石漠化程度深,水、风、光资源丰富,区域年均可利用风力小时数为2000小时,光照1100小时左右,对发展光伏等清洁高效电力产业有先天优势。近年来,关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光伏产业发展,全县共建成光伏电站6座,总装机64万千瓦,年总产值约4.3亿元。项目总用地约1.5万亩,每年土地流转费用约525万元,除草、清洗光伏板可新增带动就业300人次,周边村民也享受到了光伏“红利”。
当地务工群众罗廷荣:“我原来在家里面做农活的,现在建光伏电站,我就到这里上班,做农活经济收入不稳定,上班收入比较稳定,月收入三四千元钱。这里原来是荒山,不能产生任何效益,现在租给公司,还能得到钱。”
关岭县属石漠化严重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岩石裸露率高、土层薄,如何治理石漠化成为困扰关岭县多年的难题。近年来,关岭通过大力推进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助推全县石漠化治理工作,严格按照环境保护“三同时”的要求,项目企业在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同时实施水土保持等。土地贫瘠的荒坡上铺上光伏板后,减小了石漠化地表的水分蒸发,增加了土地含水量,促进低矮灌木、野草等生长,同时减少了火烧坡现象,有效缓解水土流失,解决了石漠化治理难题,生态效益突出。
为延伸光伏发电产业链,关岭县积极探索采用“农业种植(畜牧养殖)+配套光伏电站”模式开发,集农业作物种植、畜产品养殖、农业观光、农业技术文化发展及光伏发电一体化融合发展模式,向着资源合理利用和先进高效的农业技术充分结合的新型农业产业化模式发展,推动绿色农业生产,真正实现科技、高效的循环生态农业。
“十四五”期间,关岭县将致力于打造全省清洁高效电力产业发展示范县,把新能源发展作为对接新常态、培育新优势的重要举措,全面推进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纵深发展,共规划总装机53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43万千瓦的风力发电项目,总投资约23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总产值26亿元,年税费共计约5.55亿元,预计可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凸显。
原标题:贵州关岭:“光伏+”模式 为发展注入绿色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