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天高气爽。关岭自治县岗乌镇山坡上,蓝色光伏板排成庞大的阵列,颇为壮观。
“现在我们每日最大上网电量达40万千瓦时。”岗乌镇卓阳农业光伏电站现场负责人孙在成介绍,该项目从规划、施工到验收都在抢抓工期,项目现已提前实现并网发电。
曾经光秃秃的“石头山”摇身一变成为“太阳山”。光伏电站不仅是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新能源产业,还成为关岭治理土地石漠化的一个“法宝”。
“我们在光伏板铺设区选种黑麦草,这种草生长快、生命力强,通过泥土喷浆形式播种草籽后,不仅能缓解水土流失,还能作为牧草,免费提供给当地农民饲养牲畜,降低农户养殖成本。”孙在成介绍。
如今在岗乌镇,卓阳、纳卜和陇古等5个光伏项目已陆续建好,当地石多土薄、缺乏产业的发展瓶颈得以突破,许多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形式拓宽增收渠道。
在光伏电站负责光伏板管护的岗乌镇纳磨村村民罗英说,“每月工资3000元,很满意。”
而距此地几十公里外的关岭自治县永宁镇,又是一种不同的风景。永宁风力发电场里的一座座巨型“风车”迎风飞转,让当地高海拔优势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这里绵延的山脊线上,伫立着24台低风速机组,115米的超大风轮,捕捉高山上的蓬勃风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绿色清洁电能。
同样,坐落于青山绿水间的,还有安顺绿色动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这是位于西秀区轿子山镇的垃圾发电厂。
每天,安顺市各地生活垃圾被倾倒在卸料大厅,经发酵、抓取、焚烧3个环节,实现“变废为宝”。
“公司在两条焚烧线基础上,扩建第3条焚烧线,并于今年1月9日正式并网发电,新增年上网电量超5000万度。”该公司生产副总经理董法波介绍。
黔中大地,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水力发电……呈现出一幅“水火互济、风光无限”的发展景象。
短短几年,安顺市加速能源转型,从“风生水起”走向“风光无限”,从过去单纯的火力发电,转变为多种新能源发电方式共同发展的模式,能源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
目前,安顺市正着力打造全省光伏发电示范市,围绕光伏资源较好的关岭、镇宁、紫云等地,建成一批集中式农林光伏发电站,并配备储能项目。同时,大力实施一批风力发电、垃圾发电等项目,“绿色能源牌”成绩亮眼。
如今,安顺市通过大力实施新能源替代战略,同时稳固提升传统电源,电力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截至目前,安顺市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575.65万千瓦,其中,新能源电力装机277.65万千瓦,已具备火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垃圾发电、煤矿瓦斯发电、水泥厂余热发电等多种发电形式,初步形成“水火互济、风光互补、多元并举”的电源结构体系。(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秋时)
原标题:安顺能源转型发展“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