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地理学和人口学上有一条著名的分界线——胡焕庸线。这是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从东北的黑河画一条线连接到云南腾冲,这条线把中国版图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这条倾斜接近45度的胡焕庸线,东南方向的土地大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43.8%,却聚集着超过90%的人口,而西北方向占国土面积过半的广袤土地,人口占比却不足10%。
80多年过去了,这条分界线照样清晰地见证着中国的人口分布、移动手机信号、经济活跃度等多重指标。一条虚拟的胡焕庸线能成为中国人口时空分布的客观规律,当然是地理特点、气候因素等多重客观条件共同形成的,但在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发展战略下,胡焕庸线西北部丰沛的清洁能源又为西部大开发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8月25日是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是“节能降碳,绿色发展”。云南作为能源输出大省,不仅绿色能源得天独厚,能源结构也始终以低碳的非化石能源为主,绿色能源装机占比、绿色发电量占比、清洁能源交易占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均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近年来,云南能源发展亮点纷呈,国家大型水电基地建设顺利推进。其中,金沙江中下游、澜沧江流域绿色能源带已具雏形,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我国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中缅油气管道建成投运,1300万吨/年炼油项目建成投产,“缺油少气”格局得到彻底改变。电力市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市场化主体超过4.3万户,2020年全年交易电量1278亿千瓦时,市场放开程度居全国第一。
值得看好的是,绿色硅材全产业链发展态势喜人。云南陆续引进了西安隆基、锦州阳光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硅光伏产业“从无到有”,基本形成“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棒—单晶硅片—单晶电池片”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建成单晶硅棒(片)产能约占全国产能的30%,云南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单晶硅光伏材料生产基地,并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硅全产业链制造基地。
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发展光伏产业,需要大量优质高效的太阳能设备,制造太阳能设备的主要部件就是硅片,而生产硅片的成本中,电能又占了70%。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云南丰沛的电力产能分配,在服从国家战略大局的同时,还有充分的腾挪空间可以鼓励硅片生产,降低太阳能设备的生产成本。太阳能设备生产成本降低,就意味着发电更便宜,这就为云南的招商引资带来了新的竞争力。
站在云南绿色发展的全新赛道上,碳中和给云南的腾飞带来了全新的想象空间。
原标题:碳中和给云南腾飞带来全新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