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7日,注定是一个大结局的好日子,江苏顺风以纯粹市场化的运作顺风顺水地接盘尚德。出价30亿元人民币现金、普通债权偿债率31.55%、后续投入不低于30亿元人民币长远发展资金的方案,让顺风赢得了最高分。不仅出价比其他应标者高出10亿多元,且整合产业链的一揽子战略构想和运作思路也令人信服。事实上,“接盘”动作完成后,顺风在香港交易所的股价就顺势出现了大幅飙升,其市场效应远大于10个亿。
时任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的高圣华,用一串数据诠释这是一个“多赢”的大结局:
实施破产重整,普通债权清偿比例约31.55%,如实施破产清算,清偿比例最多只有10%-15%。
实施新破产法后,无锡尚德破产重整的债权额虽然是全国第一,但554个债权人中没有出现一个上访者。尤为难得的是,255个10万元以下的小额债权人均获得了100%的债务偿付,债权人利益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维护和保全。
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没有花一分钱,就让一家即将倒下的业界老大获得了新生。对尚德而言,品牌技术和市场影响力依然得以保留,接盘者顺风光电则有了一个打造新型产业链的崭新平台。
无锡尚德破产重整带来的启示
“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越是善于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你看,尚德破产重整的实践内容还成为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班课程的重要案例之一。”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孙小兰在今年初来锡调研尚德破产重整时如是说。作为国内迄今为止涉及债权人数量最多、债权额最大、债权债务关系最复杂的案例,政府担当与市场高效,加上依法办事,实现了各司其职的有机结合。无锡尚德重整案,不仅为经济转型期深陷困境的
光伏产业提供了恢复生机的新路径,同时也对其他困境行业破产重整提供了有益借鉴。
“化解企业危机,只能通过市场化、法治化路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钦不无感慨地说。他认为,政府既不能简单地把陷入绝境的企业一推了之,也不能老是把企业揽在怀里怕冷怕热,必须通过市场化机制,依法、依规、公开、透明地处理相关事务。在他看来,无锡尚德事件的处置“方向正确,过程痛苦,结果令人满意”,其中最关键的一招,就是政府摆正了在经济发展中的位置,既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又要防止角色越位,同时还要警惕角色缺位,最终回归到市场配置资源的本位。无锡尚德的发展实践,恰恰说明了政府主动“握手”市场,更容易找到利益最大公约数,也正是这个利益最大公约数,成就了无锡尚德的新生。
今天,再回过头来看无锡尚德破产重整的艰难之路,对政府、企业、银行等各方面来说,值得反思和总结的地方很多:
黄钦说:“对政府来讲,今后一定要对企业的发展保持理性态度,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对银行来说,教训也很惨痛,只顾一窝蜂地投放贷款而把监管晾在一边,一旦企业遇到危机,就会深陷泥淖。”
无锡尚德破产重整案在进入法律程序后,每一个决策环节,政府都是先听取法院建议,不越位。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时永才在总结尚德破产重整案时说:“用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处理企业危机,无锡尚德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本。”
作为一位亲历者,无锡尚德原董事长施正荣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前几年,企业在快速发展中一味盲目扩张,以致管理混乱,出事是早晚的,不可避免的,教训深刻。”他深有体会地说:“现在看来,企业出现巨大危机后,政府不托底,走市场化、法治化的路子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