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清洁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8月12日晚,阳江市规模最大的GIS变电站(气体绝缘变电站)——220千伏汇能变电站正式投运。这是继110千伏螺岛智能变电站和220千伏薄荷变电站投产后,南网广东阳江供电局在半个月内投产的第三座变电站。至此,阳西片区再增一个220千伏电源点,进一步满足海上风电等新能源的电力送出,为阳江市打造国家新能源基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在湛江,500千伏安澜输变电工程目前已进入“百日奋战”时期。该工程建成后,能有效完善粤西网架结构,解决新能源送出卡脖子问题,至2025年,安澜站最大可送新能源容量约147万千瓦,将极大满足粤西片新能源送出增长需求,带动湛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南网广东湛江供电局积极发挥“党建+基建”机制作用,持续攻破人员、物资、工期等方面难题。“现在项目最困难的是物资设备能否按时到达以及剩余安装调试时间十分紧迫,我们积极组织各参建单位做好应对措施,及时调整施工工序,确保项目有序推进。”湛江供电局的项目经理吴畅培说,“我们有信心,能够按时保质、安全地完成投产任务。”
大力支持新能源发展,硬件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广东电网将加快构建适应大规模新能源发展的坚强主网架,加快推进保障广东电力供应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可再生能源送出通道建设,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根据2021年上半年的数据,广东电网已规划新增了220项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为新能源发展再添有力保障。
“可观、可测、可控”
促进新能源有序高效发展
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层面出台多个文件,鼓励新能源项目配置储能设施。但对于储能应用海上风电侧,现阶段的政策还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
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排头兵”,电网企业加快推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2021年上半年,由广东电网牵头编制的两项行业标准《参与辅助调频的电厂侧储能系统并网管理规范》、《电厂侧储能系统调度运行管理规范》获国家能源局批准正式发布,将于今年10月26日正式实施。据悉,两项行业标准是国内首批电厂侧储能标准,填补了国内电厂侧储能并网和调度运行管理标准的空白,有助于引导推动储能产业链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支撑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让新能源“可观、可测、可控”。广东电网积极试水新技术,推动风电等新能源加快发展。今年3月,在广东珠海三角岛桂山二期风电场,由广东电网自主研制的8兆瓦级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一体化测试平台正式投运。日前,该测试平台完成了首台6.45兆瓦海上风机并网检测,标志着该台海上风电大容量主力机组具备并网运行条件,为更多清洁能源有序高效并入电网打下坚实基础。
南网广东电网公司工作人员有序跟进清洁能源并网消纳的每个工作环节
全力服务清洁能源并网消纳
为海上风电并网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十四五”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是广东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选择。2021年上半年,广东电网已规划新增了220项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为海上风电并网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全省已建成海上风电机组100%并网、清洁能源100%消纳。
为更好地服务海上风电项目并网运行,广东电网依托“三个平台”加强政企联动、源网协调,加快有序并网、技术创新,发挥广东海上风电产业发展优势,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据了解,为主动融入和服务海上风电发展,从新能源机组并网管理到新型海上风机技术创新,广东电网牵头搭建技术引领和服务产业的新能源联合实验室,通过政企联合建设广东省“1+N”统一海上风电试验场,设立海上风电服务中心专门机构,积极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奔赴“双碳”目标,广东电网已经按下“快进键”。随着广东加快海上风电、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广东电网持续主动融入和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以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为总抓手,优化省区能源资源配置,持续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高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占比,为稳步实现“双碳”目标而积极行动。
原标题: 广东电网2021上半年实现全省已建成海上风电机组100%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