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日本酝酿全国性碳交易市场,整体架构和执行细节尚不明确,推行实施面临重重阻碍
日期:2021-09-02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mengjinshu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近日,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计划2022-2023财年启动国家示范性碳信用额度交易市场,但其与日本环境部对于采取何种方式为碳定价始终存在分歧。业界普遍认为,如何在不给企业增添额外经济负担的情况下实现大规模减排,日本尚未摸索出一条最佳路径。

计划于2022-2023年间启动

日本经济产业省表示,作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一部分,计划在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期间,启动全国示范性碳信用额度交易市场,以大力推动碳减排货币化,鼓励更多本土企业自主减排,同时也向跨国公司开放,预计将有400-500家公司参与其中。

这个碳信用额度交易市场,还将向东盟国家开放,同时也欢迎欧洲和美国等其他国家的企业。参与者可以通过购买碳信用额度来完成自己的减排任务,同时也可以将未使用的额度进行出售。不过,参与企业必须披露自己的排放情况,并允许政府每年对其进行审查。

据悉,日本计划在这个碳信用额度交易市场的框架下,设计碳信用交易系统并开发碳足迹监测基础设施,以更好地管理和处理碳信用额度交易。

日本经济产业省环境经济办公室主任梶川文博表示,需要进一步讨论以明确碳信用额交易市场的整体架构和执行细节,其中可能会涉及碳中和产品。“我们将以自愿为基础引入碳中和产品,比如现在越来越火的碳中和LNG。”他称,“不过,这需要经过几个阶段讨论,才能做出结论。”

能源咨询机构阿格斯指出,日本酝酿碳信用交易市场,是希望通过适当的国内碳定价机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推动日本成为亚洲重要的碳排放交易中心之一。

多家日企已自行试水碳价

业界普遍认为,日本要实现其减排目标势必需要从企业下手,尤其是那些碳密集型或高排放企业。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开始实施内部碳定价或引入碳中和产品,这为日本全国碳信用额度交易市场的建立提供了支撑。

日本共同社日前报道称,有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引入了内部碳定价机制作为去碳化措施的一环,这是自行对业务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费用换算的一项措施。日本企业利用该措施判断投资标准的情况也愈发普遍,这为日本碳机制的全面铺开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全球第二大碳纤维生产商日本帝人株式会社今年初引入内部碳定价,该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企划推进部部长大崎修一表示:“我们将每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价格定为6000日元(约合54美元),以此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即使初期投资较少,但如果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今后成本也会成倍增加,从而影响投资。”

日本综合化学工业集团可乐丽株式会社则计划明年3月引入内部碳定价。国际非盈利组织“碳信息披露项目”调查了300多家日本主要企业发现,31%的受访企业已经引入内部碳定价,33%的受访企业计划2年内引入。

推行阻碍重重

标普全球普氏指出,日本酝酿中的国家示范性碳信用额度交易市场,最需要的是交易量和流动性,虽然该国表示将从现有的碳税、碳定价、碳交易等机制方面获取经验,但考虑到日本运行此类机制的成效一直不尽如人意,推行碳信用交易市场仍面临重重阻碍。

据了解,日本在碳定价机制方面几经反复,目前实施了全国范围的碳税措施,并在国家层面实验了多种机构牵头的碳排放交易和碳抵消项目体系,但效果参差不齐,其中包括自愿碳排放交易体系JVETS、排放信碳用体系J-Credit、联合信用机制等。

其中,JVETS诞生于2005年,该体系基于总量控制交易原则,覆盖了所有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和来自电力企业的间接排放,由于参与度不高,交易数量和频次较低,交易价格也逐年走低,最终于2012结束运营。

值得关注的是,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日本石油协会等行业团体,普遍质疑碳机制的有效性,他们将排放交易或碳税视为单一的缓解工具,称两者都基于污染者付费原则,将污染成本转嫁给污染者,增加了企业负担,间接拉低日本工业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另外,日本于2012年开始向油气行业征收碳税,其中原油和石油产品每吨征税2800日元(约合25美元),液化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每吨征税1370日元(约合12美元)。有日本税收和能源专家指出,日本需要大幅提高碳定价,否则难以完成中期减排目标,仅碳税水平就至少还需要提高30倍以上。 

原标题:日本酝酿全国性碳交易市场,整体架构和执行细节尚不明确,推行实施面临重重阻碍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国能源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