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山东省风电、光伏发电实现了年内首次全额消纳,值得称赞。要知道,截至上半年,山东省光伏、风电发电装机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五,是名副其实的新能源发电“大户”,而越是新能源发电占比高,全额消纳就越难,因此取得这一成效着实不易。
长期以来,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山东能源产业结构偏煤偏重。为了优化该结构,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势在必行。然而新能源消纳问题是摆在电力系统转型路上的一道关。
消纳难从何而来?主要是由新能源发电的特性决定的。风、光等新能源发电“靠天吃饭”特征突出,存在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而用户用电需要安全稳定可靠。新能源大发时段的电不能被用户完全利用,发电较低时段又供不应求,两者似乎构成了一对矛盾体。
要让新能源发电和用户用电达到无缝衔接,必须提高电网的灵活调节能力,从而提升新能源消纳率。为此,山东紧盯储能做文章:强化储能设施建设,明确新增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按照不低于装机容量10%配建或租赁储能设施,且连续充电时间不低于2小时,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运。
储能设施的作用可以类比“充电宝”,在新能源出力高峰期吸纳电力,在出力低谷期释放电力,降低了新能源波动对电网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新能源利用率。今年以来,山东全省新增储能容量93兆瓦时,累计达到238兆瓦时,同比增长955%,新能源消纳瓶颈得到有效化解。
新能源发电由于波动性对电网形成冲击,那就将电网变得坚强到足以应对冲击。今年以来,山东省110千伏及以下农村电网建设投资45亿元,投产线路2592公里,新增变(配)电容量591万千伏安——配电网改造升级,山东电网发电承载能力全面提高,铺就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高速公路”。
山东在7月印发了《关于促进全省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选择多能互补、调节能力强的可再生能源场站组织开展“隔墙售电”交易试点,这一做法则有效促进能源就地就近消纳。所谓“隔墙售电”,就是允许分布式能源项目通过配电网将多余电力直接销售给周边的能源消费者,相比于将余电远距离外送,这样既可以减少输送过程中的损失,同时也能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
今年1至7月份,山东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99.0%,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风电平均利用率98.4%,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在风光发电利用率不断提升,消纳环境持续向好的趋势下,山东实现能源结构转型的底气越来越足。
原标题:山东风光发电年内首次全额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