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气候变化已成国际社会共识的今天,中国已逐渐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积极参与者,转变为贡献者和引领者。而数字化如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绿色发展,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9月7日,在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表示,信息技术在助力节能减排的同时,其产业自身的能耗也应受到重视。
数字化助力传统产业节能减排
邬贺铨指出,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结合的工业互联网,可以实现提质增效减排,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可以优化管理,支撑碳吸收。“现在有资料统计,ICT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只是全国单位GDP能耗的五分之一,说明信息技术还是高能效的。”
“信息技术能帮助减少全球碳排放的15%到40%。”邬贺铨表示,根据麦肯锡公司的报告,到2025年,全国工业物联网将节能10%到20%,提升劳动生产力的10%到25%,增加经济价值1.2到3.7万亿美元。
“像宝钢把生产环节的各种设备数据上传到百度云平台,利用百度人工智能技术支撑钢包的安全预警、控制转炉出钢温度、优化生产和维修排程,平均降低了出钢的温度湿度,钢包烘烤的能耗下降了50%。”邬贺铨举例道。
信息产业能耗不容忽视
但同时,邬贺铨也指出,信息产业本身自身的能耗也值得重视。
“与4G相比,5G能耗要更多。”他表示,自5G商用以来,2020年我国通信网络耗电量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14.6%。“5G频率高,每个基站能耗是4G的两到三倍,而且5G的基站总数也是4G的两到三倍。因此总能耗可能是4G的四到九倍。”
邬贺铨建议,可以根据每天不同时间段的需求变化,采用智能化的关闭小区等方式实现降耗。“联通跟电信联合组网,可以使5G基站总数减少了20%到30%。”
“另外,数据中心也是高能耗的,我们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优化选址,包括风洞效应、余热的利用、云边端的优化等等,来实现数据中心的节能。”邬贺铨表示,实现“双碳”目标关键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工业化过程中实现“双碳”目标,这对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既是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
原标题:聚焦“数字碳中和”:信息产业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