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多地密集出台氢能产业扶持规划,大批量投用氢能源公交车、重卡,市场资金近期再度瞄准氢能领域。8月,氢能源板块股价持续拉升,龙头概念股美锦能源月涨幅高达66.9%,相关人士认为氢能市场规模有望超12万亿元。
氢能产业投资热潮拉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快速发展,但同时也要警惕“一窝蜂”现象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
“十四五”期将是氢能产业快速发展时期,交通运输领域作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利用氢能实现深度脱碳,将对我国落实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作出巨大贡献。
随着氢能产业的加速扩张,一些痛点也逐渐显露出来。
国内氢能供应基础设施相对欠缺、车辆推广存在地方保护、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和材料仍依赖进口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车辆成本的下降和普及推广。一些地区出现因氢能短缺导致成本过高,“需要给氢能源电池补电”的自欺欺人现象,部分氢能源公交车甚至已经停运。
如今的氢能源汽车就像电动汽车发展初期,强大的市场潜力背后是资本的疯狂加注。去年9月,五部委推出以奖代补支持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很大程度防范了骗补等行为。
但粗放式管理也可能出现“一拥而上、一松而散”“一刀切”的现象,因此,应慎重考虑市场需求和技术成熟度,统筹全盘规划,实现供需良性互动。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
当前,氢能已经成为全球能源革命技术的重要方向,未来十年将成为我国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为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在交通运输领域商业化规模化落地,一方面我们需加强行业内顶层设计,建立国家级氢能战略规划和跨部门协调机制,针对细分领域制定合理的标准体系,重点支持核心技术突破,加快建立市场化、多层次的产学研协作体系,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加速材料研发和装备制造国产化,不应一味过快追求终端市场应用。
另一方面对氢能示范城市给予一定扶持政策,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格局。去年9月,《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提出,重点扶持“有基础、有积极性、有特色”的地区,但示范应用城市的名单至今未公布,不少地方和企业仍处于观望态度。
各地可根据自己的位置和比较优势,确立自己的氢能发展路线图,相关部门也应尽快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创新做法形成示范案例,对取得突出成效的示范城市进行重点扶持,此举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布局未来产业优势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原标题:氢能源汽车发展谨防“一窝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