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反”调查中经济利益之争仅是表面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美国要保持高技术领域独大的竞争优势地位。美国不愿看到中国在相关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唯恐中国的技术崛起对其产业构成威胁。中美两国新能源贸易处于相对均衡态势,中国在核电领域为技术输入国,而在太阳能领域为产品输出国,风电设备制造领域除了GE在中国具有部分产能外,两国制造业基本都是本土化的。
为在后危机时代继续保持世界科技、经济霸主的领先地位,不断攫取超额利润,美国部分产业部门在深感我国各产业迅速崛起给其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之时,出于维护自身竞争地位、压制竞争对手等目的,正通过政府开始利用美国贸易政策表面合规性,对我国清洁能源出口企业随意实施贸易救济措施,以达到其扼制竞争对手的目的。
2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初裁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对美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这一裁决意味着美国商务部将再次对我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双反”调查。此番美国商务部重新设定的“双反”调查范围则包含了铸锭、硅片、电池、组件等几乎全部晶硅类光伏产品。由此可见,今后中美两国发生贸易摩擦的频率会更高、范围会更广、案值会更大。
继续阻截
2013年12月31日,德国太阳能世界公司美国分公司代表美国国内产业正式向美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美国政府对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进口的太阳能电池产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
今年1月,美国商务部宣布立案,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展开“双反”调查。目前太阳能世界公司美国分公司提出的倾销幅度为165.04%,补贴幅度高于2%。这是两年多来美国再次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发起“双反”调查。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金额更是由2011年的31亿美元,迅速回落至2012年的21亿美元。
不过,由于美国商务部的裁决仅针对中国光伏电池片或使用中国光伏电池片的光伏组件,因此许多企业在电池片环节选择了台湾地区代工产品,以期“迂回”进入美国市场,从而规避“双反”高额惩罚税率。
可是,此次美国企业的新提议无疑扩大了对光伏产品的“双反”制裁范围,阻截了台湾地区代工环节这一规避渠道。如果最终美国商务部决定将台湾产品也纳入到“双反”范围内,则意味着中国光伏组件在美国市场的性价比优势将进一步被削弱。
扼制竞争
针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双反”调查既缺乏事实根据也是不负责任的,是典型的美国式贸易保护主义。但是,为了在后危机时代依然保持世界技术领先地位,便于向全球推销其新能源技术和相关产品,不断攫取超额利润,一旦触及新能源战略的敏感神经,美国不惜采取一切非常规手段,以达到其扼制竞争对手的目的。
美国利用合规性贸易壁垒遏制中国的迅速崛起。“双反”调查中经济利益之争仅是表面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美国要保持高技术领域独大的竞争优势地位。美国不愿看到中国在相关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唯恐中国的技术崛起对其产业构成威胁。中美两国新能源贸易处于相对均衡态势,中国在核电领域为技术输入国,而在太阳能领域为产品输出国,风电设备制造领域除了GE在中国具有部分产能外,两国制造业基本都是本土化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中美在新能源领域其实是相互牵制的竞争伙伴关系,该领域的竞争是中美两国在后危机时代争夺国际市场和国际技术标准话语权的具体体现,更是一种国家策略的大博弈。美国要在新能源产业独占鳌头,是绝不允许中国与之平分秋色的,必然要不断寻找各种可能的借口扼制中国的快速发展。
实施美国制造业回流与完善《国家出口倍增计划》的客观要求。奥巴马政府把发展新能源产业视为加快经济复苏和增强下一轮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工程。美国政府希望借助800多亿美元的投资,为民众提供46万个就业岗位,以逐步落实《国家出口振兴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要使美国出口额在5年内翻番,增加200万个就业机会。就业率仍然不容乐观,经济复苏进程缓慢,政府提振美国出口的计划举步维艰。而落实该计划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所谓的“加速建设自由与公平准入的世界市场”。在当前制造业回流缓慢的情况下,美国又借助“双反”调查等贸易救济手段发起贸易摩擦的策略也就顺理成章了。
新时期中美清洁能源领域战略博弈的必然结果。“双反”调查实际上是中美两国在新能源产业激烈竞争的必然写照。在倡导“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国际大背景下,中美两国都不遗余力地发展本国新能源产业。尤其是在现如今自身都背负减排义务的前提下,升级本国产业、调整经济结构便成为两国亟须解决的问题,而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无疑是最好的发展选择。在中美争夺国际新能源产业市场的同时,美国国内业界深感中国在新能源产业迅速崛起给其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
来自: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