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开始,多晶硅持续涨价。对于多晶硅产能达到1.05万吨,占全省6成多、全国十分之一强的乐山来说,这是好消息。“下游需求驱动多晶硅量价回升。”乐山经信委方面介绍,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光伏电站建设热潮,行业明显回暖。永祥的产能已经全面恢复,新天源在满负荷生产……
有着“西部硅谷”之称的乐山,多晶硅光伏产业历经浮沉后,现状如何?
“寒冬”备战加大技改投入成本大为降低
多晶硅价格曾经经历了“高台跳水”。2007年是每吨350万元,再后来跌到180万元、70万元、30万元。去年跌破成本价,每吨11万元。目前已经恢复到每吨16万多元。此番反弹,让不少多晶硅生产企业又看到了“小阳春”。除了价格的回暖,还有政策利好支持。继“光伏国八条”去年发布之后,今年2月底我省也印发了《四川省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
“到底是不是迎来了春天,现在还说不好。几年前大家就说是春天,结果迟迟没来。去年11月我也说应该快了,结果冬天过了之后还有倒春寒。”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公开表示。
去年底开始,永祥投资6亿多元用于冷氢化技术改造。“只有先上技改才能降低成本,才有竞争机会。”董事长冯德志表示,通过技改,成本可以降低到每吨11万元左右。
乐电天威2010年4月正式投产时,正是产业寒冬。一年多后,就被迫停产技改。一位高管介绍,停产技改期间先后到国内外考察,引进最好的设备和最新工艺技术。技改方案一再修订,还请来国内外专家反复论证。
乐电天威股东之一乐山电力2013年的半年报显示,乐电天威优化后的冷氢化技改方案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多晶硅生产技术,生产成本每吨可降到10万元以内。
布局调整撤离高新区两“元老”或被重组
在乐电天威对门,就是新光硅业。两家企业停产都定格在2011年的冬天。不同的是,行业回暖了,新光硅业或将走上兼并重组之路,搬离乐山高新区。去年11月,新光硅业大股东川投能源发布公告,通威集团同意对新光硅业进行重组。
另一家或将被重组的是乐山的多晶硅发源地——东汽峨半。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计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在太阳能光伏领域实施“放弃前端(多晶硅)、稳住中端(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谨慎后端(太阳能电站)”的新战略。
乐山市经信委主任邓贵银介绍,为进一步优化布局,乐山的多晶硅产业将从峨眉、乐山高新区向五通桥、犍为转移。
成立于2000年的新光硅业,被称为多晶硅企业的“黄埔军校”。对这块招牌,当地表示要尽量留下来。“对核心人才要想办法保住,已经有六七个人调到乐山高新区的事业单位,部分技术骨干到了永祥。”邓贵银认为,新光硅业有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对于多晶硅的后续发展非常重要,政府要盘活这些存量。
乐山有多晶硅及光伏骨干企业20余户,关联企业30余户,绝大部分在乐山高新区“一区三园”范围内。
内需扩容产品价格渐稳利润率也趋稳
2月底,乐山新天源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一场春节前就启动的招聘仍在进行。“已经招了600人,还要再招400人才能满足生产需求。”总经理李军称,下游需求猛增,整个春节期间都在连轴赶工,“今年的订单不成问题。”
被寄予厚望的无疑是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2014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容量14GW的目标,较去年有4GW的上调。“每增加1GW光伏发电装机量,就需要多生产2万吨多晶硅。”冯德志解释。
冯德志的信心还来自母公司通威。“依托通威农牧产业销售网点进一步发展分布式能源,将鱼塘水面等作为光伏电站,也能拉动光伏产业的发展及对多晶硅的需求。”
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15年中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 35GW。这意味着2013年-2015年,每年新增光伏的装机量将达到10GW。“多晶硅价格已经很难出现暴涨暴跌了。”乐电天威负责人估计,有成本优势的厂商会率先复产,亦不会有太多的新成员涌入。随着低质产能逐步淘汰,产品价格会稳下来,利润率也将趋稳。“企业已经回归理性,技术创新才是生存下来的根本,终端需求的扩大则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冯德志如此期待。
来源: 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