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能源行业就是一个多金的行业,不管是高贵的沙特王子,大字不识的煤老板,还是爬电线杆的电网职工,钱多得都让我们羡慕嫉妒恨。这些多金男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土豪,大大的土豪。转眼到了21世纪,在这些土豪当中横空出世了若干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光伏玩家。这些光伏玩家是典型的高富帅,不但可以跟你比钱多,还可以跟你讲政策,讲技术,讲企业运营和资本运作。
光伏行业的老板们曾经风光无限,也曾经都在考虑是跳楼还是跑路。风雨过后,光伏还是新能源的方向吗?如果是,谁又会成长为行业中的王者?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国内光伏行业多轮洗牌后,后起之秀顺风光电极有潜力成为一霸。具体分析如下:
行业前景
光伏发电从实验室走出来,在政策引导和财政补贴的前提下规模化应用,同时以超出预期的速度向平价上网靠近,当接近和实现平价上网后,不论从经济还是技术角度,都将成为常规能源的重要替代者。另外现在环境恶化的倒逼机制已让光伏发电获得了安身立命的本钱。
以下的数据能从宏观的角度说明光伏发电的巨大成长空间和生命力。到2013年年底,我国电力装机总量达到12亿千瓦(1200吉瓦),成为世界第一,但人均电力装机量只有0.85千瓦,只有美国的1/4。
2012年我国人均年消耗3633度电,已超过世界人均水平。但和世界发达国家比较仍有很大差距,2010年日本年人均7833度,法国年人均7494度,德国6781度。按照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中长期全社会和人均用电量持续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预计2020年全国装机容量为1920吉瓦,全社会用电量8万亿度,人均约5800度。未来15年平均每年装机约增长50吉瓦。
火电,水电和核电等在很长一段时间为主要装机构成,但因火电对化石能源依赖大,环境污染严重;水电总资源有限(有开发价值的水电为400吉瓦左右),移民和生态问题严重;核电有铀矿资源有限,核辐射和民众反对的各种不利因素,未来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013年7月15日,中国政府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2013到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左右,到2015年总装机容量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中国国内市场正式大规模启动,并有望成为世界第一装机大国。
人类未来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是能源的获得和环境的保护,光伏同时具备这两个属性,天空才是这个行业的极限。
产业垂直化问题
光伏行业真正吸引众人目光的是当年多晶硅的暴利,最著名的段子是某多晶硅老板说的话:人家都说贩毒赚钱,但生产多晶硅不但比贩毒赚钱还没风险。
当年除了很多行外人士进入多晶硅环节外,下游硅片,电池和组件的厂家为了拥硅为王,也纷纷涉足多晶硅,盘算产业垂直化,打通整个产业链。
但最终的结果几乎是全军覆没。总结起来有以下原因:多晶硅在光伏应用之前,主要应用在电子行业,产量有限,光伏的兴起造成了短期的供不应求,价格暴涨。但多晶硅可归为基础大化工,投资巨大,技术门槛高,规模效应显著,建设周期长。如没有像德国瓦克,韩国OCI这样的化工巨头的实力,根本没办法生产出质量稳定,成本合理的多晶硅。当年很多年产3000吨的工厂给我的感觉就是大跃进时代的土炉炼钢铁,劳民伤财。当传统巨头的产能上来后,供需平衡,价格暴跌,一哄而上的多晶硅企业纷纷倒闭(另还有因技术路线没成功倒闭的)。我曾经在阳光硅业废弃的工厂前陈思良久,感慨万千。这些生产线为了赶工期和省钱,基本都没有上冷氢化装置,尾气四氯化硅在没有应用在烧白炭黑之前,偷排偷放,严重污染了环境,也给光伏背上了清洁能源不清洁的骂名。
在讨论顺风光电时说到多晶硅,主要是要说明在产业垂直化问题上,当年大家纷纷向上游多晶硅挺进遭遇失败,现在的情况是大家又奋不顾身的向下游电站挺进,顺风又是其中最大力度的,会不会重蹈多晶硅的覆辙。
我个人分析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结果,原因如下:电站属于光伏产业终端产品的应用领域,不管是现在的多晶硅(如协鑫)还是电池片组件厂家,都可以通过20-30%的自有资金投资兴建电站拉动本身产品的销售,电站本身价值稳定可转让,同时还有稳定持续的现金流入。通过银行贷款建设的电站可以说是个印钞机,而不是随时变得一文不值,没有产出的投资黑洞。
地面电站和分布式
2014年国家规划14吉瓦,分布式8吉瓦,地面电站6吉瓦。目前顺风的主要精力放在地面电站,分布式只在规划中。从国家的导向和规划中,似乎方向和重心都有原则性的错误。
光伏和其他新能源比较起来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靠近负荷,自发自用,余量上网,光伏应用最成功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分布式占主流,solarcity等企业也是分布式推广应用的明星企业。
但中国特色就是除了在要涨价的问题上能与国际接轨外,其它的基本是画虎成猫。中国人多地少,在经济发达负荷大的中东部,城市居民住宅基本是高层单元房,独门独户拥有屋顶资源的极少,农村民居应用还为时过早。剩下的基本为工业,商用,公共事业屋顶资源。但中国有地方各自为政,法规待健全,企业生存年限短,产权不清晰,所有者和使用者分离,屋顶条件不具备,负荷不够,日照不理想,受雾霾影响等多种不利因素。
金太阳搞过几年后,优质的屋顶基本被抢光了。剩下的理想资源基本分为两大类:1.大型央企的下属企业,如中航,中船,中建材等。但这类资源基本就被集团内部关联企业霸占。2.地方大型工业园区和农业项目,这类资源最大问题是地方保护主义,现在大家看到很多地方政府对分布式还额外有补贴,但补贴的是本地企业,外地企业不要说要补贴,想进入都很难。所以中国的Solarcity可能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今年8G的分布式绝对是不可能完成的,但分布式也不是完全没有出路,在工业商用领域如果引进强制减排,碳交易和税收减免的实质性利好政策后,可能会迎来一个发展的高潮。
国家政策制定者的思路也应该拓宽,如在民用领域的光伏空调,光伏车船,光伏车棚(雨棚),光伏幕墙等特殊的应用也应归入大分布式范畴,制定相关优惠补贴政策。
另最近燃料电池十分火爆,有人提到燃料电池和光伏的竞争问题,其实这完全是概念性的错误,光伏是直接利用太阳能发电,是个发电机,燃料电池可认定为利用二次能源的一个储能装置和发动机,两者不但没有冲突,还可能成为好担当,利用光伏发电来电解水为燃料电池提供燃料。
言归正传,根据实践经验,做一个2兆的分布式可能比一个20兆的地面电站还费时费力,各种成本高,收益还不确定。所以目前顺风把精力放在西部地面电站,快速的跑马圈地,储备资源是完全正确的大佬做法,按目前的趋势,西部的土地是最关键的,大家不要以为光伏电站用的是荒地,可以无限量供应,我曾经去拿一块沙漠用地,最后人家都舍不得,说表面是沙漠,下面说不定还埋有宝贝,而且当政者也不会把地都给批光了,总得给今后发展留条后路。
地面电站的接入和消纳问题,接入可以通过自建110升压站解决,消纳问题目前还不突出,今后可通过“电从远方来”的特高压直流解决。所以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绝对是在西部的地面电站,可以说得地面电站者得天下。
如果一家有实力的企业现在把主要精力放在分布式上,那只能说是方向性的错误。
电站证券化
电站证券化是大家关注和讨论比较多得问题,主要是电站的投资大,周期长,以一个20兆的地面电站为例,目前的总投资大概在1.6亿。不管是再土豪的企业和个人,动则就是上亿元的投资谁都吃不消。所以必须借助资本市场,但现在还没有谁定义一下到底什么叫“电站证券化”。
目前国内在这一块联合光伏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创新,具体能走到哪一步还很难说,毕竟中国的金融体制还是落后的。
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是最有效率和容易成功的,我认为目前最具可操作性的是以上市公司为母体,通过可转债,增发等方式获得启动资金,再把电站抵押向银行贷款获得建设资金,电站建好后资产装入上市公司,权益分摊到股票中,实现电站的证券化。
顺风是资本运作的高手,在这方面不管从以往的成绩还是今后的展望来看,我认为还是会继续保持高手的水准。
顺风和尚德
关于顺风,无锡尚德和尚德电力之间的三角关系很多人都弄不懂,现在可以简单理解为无锡尚德以前的母公司是尚德电力,尚德电力就是在美国上市的STP,现在属于顺风,跟尚德电力没有瓜葛了。
在尚德电力破产重组过程中,我押宝了尚德电力STP,股票亏得连底裤都没有了,如果不是参考了dancingfrog这位兄台的分析重仓了阿特斯,那不但没有可观的收益,还会整天骂奥巴马这死鬼,只知道一天到晚充当世界警察耍流氓,最后连在美利坚上市的公司都保不住。
尚德电力还在跟顺风扯皮,但已经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了,有问题找无锡法院上访去。顺风工厂在国内,上市在香港,祖国母亲还是会罩着它的。
目前已经全部清空了STP这个赔钱货,顺风的这次收购我总有点二人传的感觉,转来转去把STP的家产霸占了,海外的债务STP独自去背,银行和供应商的债权被打折还得感恩戴德,这叫什么事?
顺风接手了尚德的值钱家底,还把历史债务全部清零了,这对顺风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山鸡变凤凰了。
管理团队
顺风目前的最大股东是郑建明,这位大佬虽然不经常在江湖上走动,但江湖上充满了他的传说,是个来自北京的大人物。
团队中的三架马车,一位是银行业出身的资本运作高手,一位是电站建设的全能操盘手,另外还有位从某发电集团来的高管,这是个很微妙的信号,大家可以尽情想象哦。
股票价值
顺风2013年肯定是亏损,现大概估算一下2014年盈利状况和市盈率:
电池片因利润薄,直接不计算了,因顺风有500兆的的欧洲配额,其他组件如大部分自供电站,都可以保证较高的毛利,同时尚德没有历史的债务负担,基本可以保证10%的纯利。
假设出货量为2500兆,单价为4元/瓦,则组件的纯利为:
2500兆x4元/瓦=100亿x10%=10亿
2013年并网电站按800兆,每兆800万投资计算,因电站涉及到贷款和其他不确定因素,纯利降低为10%计算。
800兆x800万=64亿x10%=6.4亿
组件和电站纯利为16.4亿人民币x1.26=20.7亿港币
股价按目前8元港币,股本按21.3亿股计算:
市盈率=8/(20.7/21.3)=8.2
假设2015年组件出货3000兆,价格3.7元/瓦,纯利10%。电站3800兆,每兆700万投资,纯利10%。
利润为11.1亿+26.6亿=37.7亿x1.26=47.5亿港币股本考虑变更因素增加为25亿股。股价假定为8元来倒推市盈率是否合理。
市盈率=8/(47.5/25)=4.2
总结:
我估计2014年顺风在组件出货和电站份额都成为第一集团军,能成为国内光伏行业中没有历史负担,同时拥有大量优质电站资产的大佬级公司,股价保守有1倍的上升空间。
另附上广州义哥对800MW电站出6.4亿净利润的解释:
电站第一年的收益因涉及到多种因素影响,比较难得出具体的数值,顺风也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以10%计算是有理由的。
顺风的EPC是垫资建设,2014年以3G(放大3倍)的规模继续采用这种模式。
我们以EPC的报价为8元/瓦,顺风自有资金20%,剩余80%银行贷款,建设期由EPC垫资,建设规模2014年为2013年的3倍,EPC回款周期为上个项目最终结算到下个项目最终结算为1年的周期(设为1年大家不要有异议,这点我是有发言权的),剩余10%的质保款忽略,2014年电站为尚德自供组件为前提计算。
假设某EPC2013年共承建100兆项目,最终结算款应为8个亿。2014年准备承建300兆项目,组件款为12个亿,因项目是顺风给EPC的,组件必须是顺风旗下尚德提供,这时顺风会提出如果还想要接14年300兆的单子,组件款必须提前支付,12个亿不全部付,先付掉一半6个亿吧,这不是假设,毕竟顺风是甲方,EPC基本能接受这么操作,现在能做EPC的也都是有强大垫资能力的企业。甚至年前我就知道有EPC已经提前给尚德打过上亿的组件款。
那在这个滚动合作的过程中,又有6个亿的资金提前到了顺风的账上,8个亿X80%(银行贷款)=6.4亿。基本上提前到账的6个亿能够抵掉跟银行贷款的6.4亿。
也就是通过这种滚动发展,资金过桥的形式,顺风的电站在利率方面可额外获得6.5%x80%(贷款比例)=5.2%的收益。贷款利率按6.5%计算。
顺风通过收购尚德不但保证了组件供应,还为财务操作提供了平台。作为资本运作高手,顺风这种额外收益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可能还有更多我们不了解的财务技巧带来的惊喜。
来自:雪球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