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艳阳高照的日子很多,三伏天气,当阳光照在太阳能电板之上时,虽然因为温度高,效率低,但是总体发电量还是相当可观的。
这半个月,除了看到原来一直“奇葩一朵”的SMA这一逆变器厂商的“亏损”的公告,其他企业都是捷报频传:
做组件的SolarWorld出货量达到333MW,比预期地强,CSI出货量达到了650MW,昱辉的毛利率达到了14.7%,也比预期的要强。居然还有在美国开工厂的Suniva,要建200MW的产能的工厂。相比之下,晶科在南非建厂投120MW的产能就不那么吸引眼球了。不过其实这里面也有很多看点:中国的企业,为了降成本,不惜绕了大的圈子,去请那250名也许比中国人工还贵的员工去生产,国内大厂的实力由此可见一斑。
赛维LDK又开始恢复生产了, 中国政府要落实今年的13GW了晶科,甚至拿到了银行的钱,直接在海外开展500MW的电站业务了。能源局长在浙江嘉兴的分布式推广现场开会了,配套的政策陆陆续续都会出来,从业的人员兴奋者居多。
七年前启动的“Dersertec”沙漠光电计划,600亿欧元还没有砸下去,在沙特阿拉伯测算下来的数据显示,发1000度电的成本只要70-100美元,也就是说每度电的成本已经在0.1美元以下。十年磨一剑,不得不佩服欧洲那帮人的规划能力。
到如今,First Solar把组件效率提高到21%,请注意:是薄膜技术!在约旦,第一太阳能也做了52.5MW的工程。坦率讲,这家公司是特立独行的,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搞法在推进,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给Meyer之类的设备上带来巨大的机会。但偏偏是其他厂商的拓展,使得Spire以及Meyer Burger都有两位数以上地增长。虽然不像鼎盛的时候那么引人注目,也算得上是气氛不错,给人看到希望。
国家层面上来看,英国首次在2014年的上半年比同期德国多装了一些组件,总量达到了GW俱乐部,与之对应的是意大利政府的开倒车,补贴要事后补税。
还有一个要称道的是英利的10GW出货,这是光伏行业在中国能做大的标志性的事件,在这里预祝英利取得更大的成功,从辉煌到更大的辉煌,资金千万别掉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