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节比往年来得更晚一些,很多统计数据也比以往稍微晚一点,尤其是在有过农历新年传统的区域。台湾公布了2014年的光伏产业数据,一不小心,就已经超过10GW,达到了美国的安装总量的水平。以Trendforce为代表的台湾企业,抓住了双反的机会,在那些年还没有针对台湾产的电池片和组件进行双反调查的时候,狠狠地增长了一回。由于两联交流非常频繁,几乎可以遇见,这一次加拿大在对中国的光伏企业进行双反以后,下一步就会慢慢转向台湾。不知道台湾能否发挥在东南亚的优势,杀出一条血路来。
潜在市场印度,多年来被大家看好,10GW的口号已经喊了5、6年,到头来还不如闷声不响的台湾,不经意就过了这个坎。在印度最近10GW喊得最欢的是Adani,似乎要在集团公司的支持下,拿下多少个项目。这些故事再配合一些国际型企业的配合,比如法国的Solairedirect公司就把法国的能源部长连同印度的能源部长一起邀请过来,参加了一个21MW的电站的开幕仪式。
同样有意义的21是First Solar的21%的CdTe薄膜组件。倘若这一产品量产,晶硅的压力将骤然增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需要的大家的共同努力。不知道到成为中国新首富的汉能,是否有自信站出来,在技术上也来和First Solar一决高下呢?
和高调的汉能集团相比,CSI加拿大太阳能公司,一直到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家公司和中国到底有什么关系。但是瞿先生当年痛定思痛决定转型投资电站的思路被坚决地贯彻下去了。除了之前偶有消息说他们又售出了某个电站项目之外,本月又冒出一个新的消息。他们从夏普手中收购了Recurrent这一工程公司,专注在美国的电站开发项目。
同属北国的挪威,最近奥斯陆的Scatec也很风光,因为他们在地球另一端的南非的项目,在北半球冬天的时候,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夏季回报”,这种跨地域的投资,羡煞多少人?
英国也开始构思在巴拿马投资了,运河没有份,来几个光伏电站?在本土,英国铁路公司甚至推出一个报告,说如果装上2.44GW的组件,按照英国现在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来推算的话,40%的能量可以节约下来。而德国的专家则配合着说,因为有太阳能和风能的发展,避免了传统电力费用的上升,同时省下来要发如此多电力所需的燃料成本高达112亿欧元。美国那边对太阳能的肯定则体现在就业率上,2014年,加州光伏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增加20%,非其他行业可比。
传统能源公司Duke,也开始在美国收购REC,专注于企业的新能源方案,大势所趋,众皆随之。
德国这边2014年的最后一个季度的安装量仅有100多MW,总量历年累计38.4GW,将一个行业带动起来了的SolarWorld,去年总量达到了849MW,是不是也将要转为出口型的企业,和一众中国的企业相竞争呢?优势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