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蓄势待发
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制造商、中国英利绿色能源的负责人曾明确表示要大幅增加对日本的出货量,计划将今年的对日出口量累计增加到45万千瓦时,相当于去年的20倍以上。这一规模也已相当于日本国内第5位的三菱电机的产量。
英利的员工大多数平均年龄在20~30岁,都是每天一大早就开始学习英语会话,长时间从事工作的所谓“工作狂”。去年,英利取代中国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成为业界的全球龙头。英利希望增加对日出口的背后正是中国与欧盟间存在的贸易摩擦。
欧盟委员会去年秋天因怀疑中国光伏产品对其市场低价倾销而启动了调查。中国2011年对欧盟的出口额达到了210亿欧元,一旦受限将对中国的出口产生严重的影响。为此,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寻求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就解决该问题进行磋商的同时,对欧盟产葡萄酒展开反倾销调查等,与欧盟展开了政治上的周旋。
在7月份双方达成的和解内容中,主要针对中国出口的产品设定了“最低价格”和“数量上限”。具体内容没有公布,但据称最低价格为每1瓦时的发电能力合0.56欧元,而数量则被限制在每年700万千万时。这一数量上只相当于欧盟年需求量(约1500万千万时)的近5成左右。因此,将近有500万千瓦时的光伏出口产品将找不到去向。
受此影响,中国各光伏企业将目光转向了日本市场。为了优先普及,日本国内去年7月起实施的电力全量购买制度设高了卖电价格。同时政策还规定电力公司20年内采用同一价格购买。由于可以获得稳定收益的预期,日本的不少企业相继涉足大规模光伏电站业务。光伏发电更逐步向家庭普及。
经日本国家认可的光伏发电项目截至今年3月以达到了2000万千万时(按照发电能力计算),相当于20座核反应堆的核发电能力。夏普和京瓷等日本5家大型企业瞄准市场扩大,正大举增加产能,但目前的生产设备仍只能满足整体需求的20%左右。因此,对于海外企业来说,日本市场拥有广阔的开拓空间。例如,在中国拥有生产基地的韩国韩华集团(Hanwha Q.CELLS)的对日出口量已相当于去年的8倍,加拿大的阿特斯太阳能有限公司也预计达到去年的6倍。
海外光伏企业正瞄准日本市场。而日本企业却缺少紧迫感。据日本大型家电企业的人士表示,除了眼下的产能已接近饱和,日本企业一直对“品质和售后服务上占优”充满自信。另外,日本事实上对企业涉足该领域设置的“障碍”也给日本企业增加了信心。在企业涉足光伏发电领域并希望接受融资时,日本主要银行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设定了必须使用日本产光伏产品的条件。
中国企业的低价格攻势可能在日本重演
由于日本的电力购买制度将使高利润率得到保证,美国高盛集团和中国的投资公司等海外基金都准备陆续投入巨额资金。对于自身有足够能力筹集资金的海外企业来说,价格偏高的日本产光伏发电产品并没有魅力。
对于日本企业来说潜在的威胁还不止于此。
中国英利的负责人表示正考虑在日本市场实施战略性降价。由于对欧盟出口的最低价格已经明确,中国相关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盈利,因此企业间的竞争将告一段落。英利的负责人表示,中国企业在日本实施降价的余地出现了。
与此同时,在欧盟被视为问题的中国光伏企业的低价格攻势有可能在日本重演。日本政府是否会向欧盟委员会那样采取反制措施目前很难判断。在光伏电池方面,日本政府曾与欧盟一同对加拿大州政府为保护当地产品而设置的优待措施向世贸组织(WTO)提起诉讼,而且在今年5月获得胜诉。日本政府相关人士表示,日本在反倾销措施方面本身采取了较为消极的措施,因此“很难为保护本国产品采取措施”。
据美国调查公司IHS预测,日本光伏相关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亿日元,按金额计算将成为全球首位。在已经被海外企业夺取2成份额的日本光伏电池市场,中国企业的“巨浪”是否会汹涌而至呢?
来自:日经中文网